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论我国企业所得税优惠的法治化(三)——基于税式支出预算管理的角度

  其次,对政府税收优惠行为进行量化分析和绩效评价,保障政府税收优惠行为的实现。定量性是税式支出预算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税式支出概念较税收优惠而言的创新之处。定量分析之所以重要,是因为“税式支出作为一种间接隐蔽的财政支出形式,其经济效应与绩效评价直接关系到整体财政支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xxviii]。税式支出预算的定量分析主要体现在:(1)首先,在国家预算内要明确财政直接拨款和税式支出的数额。这样,国家可以在宏观上加强对税式支出总量的计划控制。一般来说,税式支出总量即国家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个财政年度)税式支出的宏观规模。该数额的确定必须综合考虑国民经济发展和国民收入增长情况。以过去一定时期实际的税收优惠资料为基础,参考我国税式支出占GDP的比重(7%-8% )来测算我国的税式支出总量,同时,根据近期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及财政承受能力,确定我国适度的税式支出规模十分必要。(2)其次,编制税式支出预算时,必须对税式支出的具体数额、使用方向、支出期限、带来的效益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确定能够带来最大社会经济效益的税式支出总量和流向,以缩小税式支出资金的风险概率,加强税式支出风险的预算控制。建立税式支出预算的目的不是为了大量使用税式支出,而是为了加强对税式支出的宏观管理。(3)再者,通过对税式支出成本即税收优惠导致税收收入减少进行估计,实现税式支出由粗放型管理向集约型管理的转变。总量与结构控制仅仅体现了税式支出的全面评估与监督功能,“成本一效益”分析与控制才是预算控制的关键。税式支出以税收优惠政策导致的税收收入损失为代价,必然要考察其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如果某项税式支出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大于税式支出导致的税收收入损失,说明该项税式支出有较好的效益,可以继续实行。反之,效益较差的税式支出项目就应取消或尽量少用。(4)还有,对税式支出加强预算控制的基础是加强税收优惠的会计管理。凡享受国家相应税收优惠政策的企业单位都应设计专门的税式支出账户和税式支出明细账,逐步登记和反映享受税收优惠的实际额度和具体流向,便于政府有关部门按支出程序和方法进行检查和分析,确保减免税资金发挥政策要求的效益。
  再者,立法审查过程中的量性分析和定量管理,为税收优惠政策绩效评价提供了数据信息基础,使得相关责任的落实也成为可能。随着民主与法治的发展,预算的理论基础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学者认为,财政法在一定程度上可视为一种“公法上的特别信托法”[xxix]。政府预算实际上就是政府承担的公共财政受托责任,包括内部受托责任和外部受托责任两个方面:内部受托责任要求参与公共资源配置和使用的各个部门必须对整体政府负责,各个使用公共财政资源的预算单位和支出机构必须对受其工作影响的各个利害相关者负责;外部受托责任就是要求整体政府必须就公共资源的配置和使用的最终结果对全体公民负责。[xxx]而政府公共支出绩效考评是计量、检查、考核、落实和监督政府公共财政受托责任的最为有利的实施机制,也是税收优惠法治化实现的重要保障。公共资源本身也是一种稀缺资源,建立绩效评价机制的目的就是为了激活公共财政政策资源的再配置机制,防止稀缺的公共资源长期滞留在效益低下的部门和领域,提公共资源的配置效率。[xxxi]绩效评价通过将定量分析的结果与部门利益和个体利益联系起来,做到“奖罚分明”,是一种有效的利益制约机制。同时,通过绩效评价机制,也可以增强政府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强化公众的参与和监督意识,提供政府的服务水平。税式支出预算在对特定时期内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做出“成本——效益”等量性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绩效评价机制,及时发现税收优惠政策运作过程中出现的错位和偏差,并根据国家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税收优惠的整体规模和方向,从而保障国家税收优惠制度目标的实现,促进税收优惠制度的良性运作。
  
【注释】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参见“扎实工作,确保圆满完成2007年预算”,《关于2006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07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2007年3月5日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王伟:《中国税收宏观调控的数理分析与实证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第152页。
李艳,博士学位论文:《我国税式支出制度研究》,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