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些地区流动人口较少,居民间有较长的邻里关系,治安情况相对较好,主要的犯罪行为是入室盗窃等可预防的犯罪行为。按照社区实有人口数量或常住人口户数配置一区一警、一区二警。此类社区的安全防范只要能做到街道有巡逻、邻里有守望,有物业的小区有门禁管理等,并通过宣传教育等提高居民的自防意识,并安装技防设施。同时,通过密切警民关系,完善居民报警求助机制,就可以实现安全的目的。
3、在开放度较高的杂居地区,实行增大警务控制力度、多个社区警务联勤的模式。
城市杂居地区是指辖区内有居民居住、商铺、工厂企业等多种构成的地区,例如中大布匹市场附近一带以及广州市属下各个区的一些融居住、商铺、大小工厂、作坊于一体的村镇。这些社区在广州市中是占有较大比例的类型。这些地区人员流动较大,交通四通八达,社区开放度较高,仅靠一至两名民警和群防群治力量难以达到有效控制。对于这种状况要完善警务互动机制,就是在相邻社区中实行警务联勤制度,在日常工作相对独立分开,一旦需要支援或开展重点整治时就可以集中行动,统一作战,提高警务控制能力,发挥较大控制力度。
4、在“城中村”和城郊结合部位的社区实行将派出所的警务工作细化前移,建立警务区的模式。
这些地方发展落后于城市的总体步伐,外来人口聚居其中,管理体制不顺,成为城市治安问题的重灾区。加之这些地区地域广阔因此管理起来相对困难。据统计,广州市抓获的违法犯罪人员中有80%是外来暂住人员,他们当中的90%又住在上述地区的出租房屋内。在这类地区,只有同时发挥治安防控和打击整治的作用才能有效维护当地的治安稳定。为此,在这类地区多采取将多个社区或一个行政村辟为一个警务区,由4至6名民警组成,实行警长负责制。民警密切配合,全权负责所有警情的先期处置、治安案件的查处和调解、部分基础管理工作、指导群防群治工作。警务区的模式利用了社区民警对辖区情况熟悉和距离发案地近的优势,围绕社区治安的实际,快速反应,充分发挥公安机关的管理职能和打击职能。[1]
5、在居住群体相对稳定、单一的各高校校园内,联合各高校保卫、后群部门建设校园社区警务体系。
广州作为广东省省会城市,是融经济、政治、教育等一体的综合性城市,云集了广东乃至于整个华南地区大部分的重要高校,包括教育部直属的重点、本科大学、省市直属的本科、大中专院校以及各种民办、公办院校等等,其中很多院校又有多个校区。这些院校社区数量庞大,涉及人数众多,而且是社会未来人才教育的重要区域,居住在内的主要是在校学生,其次是校教师以及后群服务人员。其中的居住主体学生又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一方面渴望增加对社会了解,一方面又对社会了解甚少,处于一个过度阶段,这些社区无疑是广州社区警务建设中比较特殊和重要的组成部分。而随着广州大学城的建成,更是出现了超级的院校群体社区,给广州的社区警务建设提出了更高的挑战。为此,建设高校校园社区警务势在必行。目前在部分校园已经建立了警务室,例如广州大学城华南理工大学警务室、华南师范大学警务室等,并配备了相应的警务人员,但是,作为广州社区警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门,校园社区警务体系无疑还需更进一步的投入和完善。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