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防治法》修改之我见
吕忠梅
【摘要】本文对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的《
水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进行了理性分析,提出了厘清价值目标,确立“防治水污染,保障水安全”的单一立法宗旨;转换“为城市立法、为工业立法”的思维模式,高度重视农村水污染防治和生活污染防治制度的建立;消除“部门立法、多龙治水”的偏见,建立水事立法沟通协调机制和流域综合管理通知;改变“事后控制、政府命令”的管理方式,注重“权力——权利”的平衡与扩大公众参与等立法建议。
【关键词】《
水污染防治法》;修改;法律机制
【全文】
目前,中国正在进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以下简称
《水污染防治法》)的修订工作,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在初次审议《
水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后,决定向全国人民公开征求意见。
从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所做的有关修改
《水污染防治法》的说明中可以看出,此次修订
《水污染防治法》的直接原因是“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和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水污染物排放一直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水污染防治和水环境保护面临着旧账未清完、又欠新账的局面。[1]”具体表现为: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水体污染相当严重;部分流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过高,加剧了水污染的恶化趋势;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存在极大隐患;水污染事故频繁发生;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2]。由此,可以认为,
《水污染防治法》修改的一个直接任务就是要解决这些突出的问题。仔细阅读《
水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可以感觉到草案制定者的苦心和努力,有针对性的加强和完善了某些制度,力图解决当前水污染防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但是,我以为,全国人大常委会之所以决定向社会公布《
水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一方面是因为水作为关系到经济社会生活每个环节、关系到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的大问题,确有民主立法,广泛听取各方面的利益诉求的必要;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现有的《
水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还存在着较大的修改空间。在我看来,
《水污染防治法》至少还应从以下方面加以完善。
一、确立“防治水污染、保障水安全”的立法宗旨
立法宗旨作为某一法律文件的价值取向,对于该法的制度架构与实施者的价值判断具有重要影响。任何一部法律文本的立法宗旨都必须是确定而且清晰的,因为它是法律具有执行力的观念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