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国法律电影:十年一觉“进城”梦

中国法律电影:十年一觉“进城”梦


车浩


【关键词】文献
【全文】
  对于中国的电影和法律来说,1998年以来的十年是风生水起、波澜壮阔的十年。中国电影人推进了在国际电影节屡有斩获的传统;本土“大片”前仆后继, “票房神话”的背后虽有泡沫,也体现了某种捍卫本土市场的努力;整个电影工业在影片类型化和商业化方面“越来越靠谱”。对法律人而言,十年来最鼓舞人心的成就,莫过于“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被写入宪法,“法治现代化”的理念通过各种立法和制度改革深入人心。可以说,站在2008年回望中国这十年,无论是电影,还是法律,都让人感到喷薄欲出,不吐不快。但是要结合起来谈“中国法律电影”,却让人为之一滞,有不知从何说起之感。
  在过去的十年中,人们对法律电影的印象,主要还是来源于西方的法律电影特别是美国的“法庭片”。作为控辩双方的角斗场,社会冲突的解决中心,法庭本来就是剧力万钧、彰显人性的绝佳戏台。特别是在作为现代法治标本的美国司法体制中,中立的法官、雄辩的律师、代表民意基础的陪审团,这些制度集中体现了美国司法的核心价值;而诸多元素的组合,也使法庭的剧场化效果尤其突出。美国电影工业敏锐地捕捉到“法庭”这一足以代表现代成熟法治的主题形象,对其百拍不腻,使其在诸多与法律题材有关的影片中脱颖而出,形成规模,占据主流,成为法律电影类型片的代名词。电影界透过法庭片展现出对于现代法治的颂扬或批判,反过来也不断强化和修正着美国社会的价值观,并将之传播到世界各地。美国法律电影的成功经验表明,只有将电影的表现形式与社会最关切的法律主题结合起来,才能实现法律与电影的双赢。
  相比之下,作为一种电影类型,法律片尚未在中国的电影工业中形成规模;甚至“中国法律电影”这样一个概念,仍然是模糊不清,缺乏认可的。乍看之下,似乎我们的“法律电影”也为数不少:犯罪惊悚、警匪争斗、黑帮内幕、官场腐败、法官典型、杀手无情,各种“以法之名”的中国电影在过去的十年中并不鲜见,但是仔细琢磨,其中大部分影片的法律内涵都是浮光掠影,经不起咀嚼回味,更难以在脑海中涌现出一种像美国法庭片这样形象鲜明、数量众多、代表中国法律电影主流题材的类型片。原因是多方面的,表面看来,是因为在大多数影片中,法律或法治本身并不是导演的主要目标,而仅仅是剧情片中的线索和点缀;更深一层的原因在于,中国电影工业还没有形成在法律领域中寻找核心主题的自觉,电影界在整体上欠缺足够的成熟来捕捉和把握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在法律领域里所面对的主要问题,以及能够反映这些问题的银幕形象。


第 [1] [2] [3] 页 共[4]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