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译著] 金融全球化对审慎政策和宏观经济管理所带来的挑战

  你们比其他人更清楚的认识到,银行业务的国际化并不是一个匀速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以不同的速度循环,其不均衡的发展模式是通过在本国设立机构来参与国际银行业呢,还是通过在主要的对外经济发达国家设立代表本国的分行或子公司的方式来解决呢?近年来,后一种方式似乎应用的更为普遍。跨国性的借贷款在欧洲地区仍然占优势,而在美国和拉丁美洲通过本国解决资金问题的方式更为常见。
  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程度已有所不同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发表的全球金融的稳定性报告中指出,从1995到2005年,整个银行资产中外国控股的银行资产在全球增长了8﹪,已达到23﹪。然而,这种对资产的享有率在东欧与拉丁美洲增长的尤为迅速,并且在不久的将来这两个地区比世界其它地区在资产占有率方面将获得更大程度的提高。
  当从自己国家的立场出发考虑时,一类强大的地域性差异便会显现。国际行为,被无法估算的平均资产占有率所衡量;在国家年收入和劳动力方面,50家主要的欧洲银行都宣称,其跨国活动占其整个银行业务的45﹪,而在其他地区,北美的20家银行宣称只有23﹪,在亚洲与太平洋地区的20家银行却宣称只有14﹪。
  大体上说,银行业务国际化的趋势使其与全球化在某种程度上是一致的,交易成本的降低,国家间交流的增多,规模经济,以及贸易与资本流动的自由化。全球化反过来也为进一步扩展国际性银行业务起到了推动性的作用。除此之外,国际商业投机活动中的一些国内主顾也是银行实施跨国行为的推动力之一。全球化是金融产业更明确的导向者,同时它也适用于国内管理和银行实施行为所处于的竞争市场。在评估和控制金融风险及创新方面取得了进展,增加了投资回报,促进了国际化。随着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一国国内发展受到限制的同时,寡头垄断率也有所降低,这一竞争趋势为整个世界提供了发展的推动力。
  从许多方面考察,冰岛符合前述的情形。欧盟在1994年提供了进入欧洲市场和活动领域的“路径”。20世纪90年代,银行体系的私有化创造出了一种刺激力和推动力。国内银行着手于国际扩展,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适应冰岛企业向外扩展的需要而设计实施的。这一发展趋势致使最大的商业银行组织们对非常住居民的贷款率已占到整个贷款率的75﹪。这个情况提出了一个运用现如今作者的知识水平还无法给予满意答案的问题:用什么来决定哪些国家成为主要面向国内事务的国家,而哪些国家成为那些作为东道主,主要从事面向国际事务的国家呢?为什么冰岛会成为一个主营国内事务的国家,而新西兰、波罗的海各国及其他许多国家可以成为对其它国家主营对外经济业务的东道主国家呢?作者留给大家一个问题,但作者猜想历史事件对现如今的经济效率的估算起到很大作用。
  银行业务国际化在审慎权利实施过程中引发了许多挑战。首先,参与国际活动的银行变得越发复杂,你们比其它人更为了解的是银行实施国际活动需要监督给予更多的能使其更加完善的资源。其次,由于缺少全球性或地区性的总监督者,不同管辖权的监督机构对于银行业国际化所需要的信息、视角和地区知识分别进行提供,这一点特别突出表现在国内与国外的监督机构之中。再次,风险管理和解决机制有必要去囊括不同地区与国家的管辖权,这便暗示着在风险分担的同时伴随着复杂性与紧迫性。最后,紧急的资产折现项目是复杂的,比起主营国内业务的银行,实施国际业务的银行在遇到资产折现问题时更不会对其资金给予折现。冰岛在这一点上与上述情形相符。
  当然,存在于其中的基础问题便是在从事世界范围内银行业务的组织与一国范围内银行业务的监督体制以及风险管理方式之间存在着不相适应的地方。至少从一定程度上而言,国内与国际活动相联系的原理是为了应对这一挑战而产生的。然而,从目前来看,在这一原理中的很多方面都是牵强的。让大家关注以下三个例子。
  第一,银行可能会特别关注国外而不关注国内事务,从而导致在对监督和压力重要性的观点会有所不同。许多中欧和东欧国家都是这样做的。
  第二,实行国际业务的银行可能参与到国外的经济活动中,这些银行在其经济活动涉及国的宏观经济稳定性方面承担风险,但这些危机还不足以威胁到这些组织的相关稳定性。一些主要的欧洲银行给予中欧和东欧的未套期保值的借款人外国贷款。
  第三,国外组织业务上的震动可能会对国内的银行业务体系产生重大影响,当然这种影响是建立在国际业务足够庞大的前提之上的。冰岛的银行体系便是一个典型的实例。从另一方面而言,现在,冰岛的银行业务体系对于国内的宏观经济震动所造成的影响具有更强的恢复力,这是由于与以前相比,冰岛国内经济部门之间的相关影响减少了许多。
  全球性或地区性监督机构的建立需要政治意愿和主动性,而这一点又是很难去掌控的。虽然,欧盟已经对在欧洲建立如此一个对实行国际业务的银行实行监督的机构进行了一些讨论,但是最终这一提议仍不了了之。然而那并不意味着这一机构不应被建立,相反,政策的制定者已经开始着手通过其他的多种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让作者为大家举几个例子。首先,国际标准设立的目标便在于制度颁发上和监督机构设立上的共同性与协调性。其次,新巴塞尔协议已经建立了一个能更好的加强不同管辖权的监督机构之间和谐性的管理制度。再次,在欧盟的范围内发生了重大的努力,其中包括联合危机处理的实践。
  最后,正如您们所知道的,全球大型银行的最重要的监督机构齐聚一堂,共同讨论有关建立共同的监督机构的策略。例如,作者要提及的北欧国家在建立统一的监督机构上的密切合作。
  货币政策
  最后,作者将要谈论的主题是金融全球化如何影响货币政策,特别是那些实行开放资本帐户和浮动汇率的一些中小型国家。
  大家时常忘了提及诸如新西兰和冰岛这些国家的现实处境,大家从规律中得知完全的金融全球化将会导致同等水平的金融资产净收入和同等的面临遭受风险的可能。由于小开放的经济不能对全球金融境况造成太大的影响,这便意味着货币政策不足以影响一国的净利率。货币政策企图通过利率渠道影响国内需求似乎是不现实的。假设货币当局不设法固定汇率,汇率渠道对于货币政策而言在中长期的国家发展中所起到的抑制通货膨胀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同时它也可能在短期内形成一种抑制通货膨胀再次发生的力量。
  这些结论并非都是当今研究的新成果。诺贝尔奖的获得者鲍勃•蒙代尔早在20世纪60年代便在他的一系列学术著作中指出,对于自由的小范围开放的经济和没有摩擦的资金运动而言,货币政策仅仅通过汇率这一强有力的稳定性工具即可发挥作用,但这一作用的发挥是建立在设置浮动汇率的基础之上。如果是建立在固定汇率的基础上,这一切都将不起作用。
  虽然一些小规模经济开放的国家与此理论的联系更加紧密,但是大家仍然可以从中得出些许的启示。为了理解大家正在向什么方向发展,即使沿着那个方向发展可能完全达不到最终的目的地,监测全球化对货币政策而言仍是非常必要的。这一点对现实和理论上的金融业而言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以相同的方式去定义全球化,作者将真正的全球化阐释为商品、服务和产品零部件流通下的跨国综合性市场。当真正的全球化得到初步发展时,所有的商品都将得以交易,那样国内也就不会存在交易不了的商品了。一些紧要的生产要素的流动性使得每个国家获得此种生产要素的机会与权利都是平等的。这样每个国家的国内产品之间存在的产量差距会变得没有意义。事实上,那时国家之间已不存在明显的资源限制,但土地资源除外。
  上述假设的情况似乎很难达到,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确实如此。然而,上述假设却为大家描述了一个大家为之努力的方向。并且,大家也在现实中已经看到了假设中的一些现象确实出现的征兆。你们只需要好好的思量一下劳动力资源的自由流动性在减轻诸如英国、冰岛近年来劳动力市场压力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瑞士是另外一个典型的例子。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