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情时代的悲剧主角——读 《说法 活法 立法》
程雪阳
【全文】
近偶得一书《说法 活法 立法》,读完后有醍醐灌顶之感,顿感自己原是如此浅薄。仔细审视,发现竟是清华大学法学院许章润教授的力作,完后唏嘘不已,随留下如下青涩文字,聊供各位消遣。无论从行文语言还是分析问题的进路来说,我都觉得这算是一本其“奇书”,如果说朱苏力是留学西洋的“海归派”的一个代表,则称许为另一派的代表似无不当。苏文复句、长句较多,语言直白但却不苍白,犀利而不失简练,属美国式“大干快上”的行文方式。然,总让人深感理性之冷酷扑面而来,缺少“人文关怀”。而许文似冬天小屋里围着火炉的娓娓而谈,又似春天和风细雨般的诉说,温情脉脉,唯美与理性之间,展现了一个学者难释的情怀。诚如他在本书序中的开宗明义“本书收十六篇,皆发愤之作也,发于困惑不安,愤激、喟然于世道人心、天命大化,而总归于法意,人生与人心之追问。”,一个历经人情达练的智者,笑看云卷云舒,虽波海诡异,却处惊不乱。我想,或许,这就是一个“真儒”!本书中作者以其独特的视角给我们解构了我们习以为常的法律现象,如将近代英国向海外两次移民视为“人类罪己性排泄”的表现,指出人类为了确认自己德行,对罪犯和犯罪众口一词的谴责,以避免自己事实上对此罪孽同样负有一份责任的意识,借以逃脱灵魂的不安,如同病变的棉桃是物种自我选出的供棉虫啃 而被排泄掉,从而保证其他同类的健康成长一般。然而我最欣赏的还是《
宪法和帐单》一文。作者对粱漱溟和辜鸿铭两先生生前凄凉,死后寂寞的大家孤独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指出此二人因走在时代的前端,而常反对那个时代,只因先领悟一点,往远处多望一点,却被世态人心政治势力所误会而遭到排挤打压,此二位一庄重持敬,沉抑凝敛,一孤鸣独见,放达佯狂,不幸却成为一时代夹缝中之悲剧主角。中华民族自“五四”以降,
宪法、民主、科学、人权,均已成为知识界人士与青年学子不言而喻之公理与宗教,被认为系中国所应掌握并可解决“中国问题”的神圣法宝,“行宪”已为“天经地义”之事,终于形成一股潜伏既久,应时而动,一发弗止之时代思潮。然偏有似梁辜“不时时务”之“怪类”发出“中国此刻尚不到有
宪法成功的时候”,“毋宁在家好好研究孔子”等不为世人所容的“腐朽”“守旧”之怪论。在辜的眼里,中国几千年之所以没有成文
宪法概因我们拥有“道德
宪法”,“君子廉耻之心”,而中国政治赖以建立的基础不是“功利”而是道德。只有一个民族的整体道德水准降至吧女那办时,才不得不依赖
宪法,而中国人选皇帝(今谓之“领导人”)实在是对一个人的高贵品质所产生的虽不能至却心向往之的赞赏、称叹与折服,敬爱,诚如卡莱尔所谓“英雄崇拜”。倘若一民族运行至非得用法律和警察来维持社会,也实在是“一民族道德沦丧的时代了。” 由此,许总结到,在20世纪的尽头做远距离观,便可知所谓中国法律生活的进步,实在是从好高骛远的“六亿神州尽尧禹”的古典情怀,而向直认“人不过就是那么回事”的步步退守的无可奈何,也实在是从“先君子后小人”到“先小人后君子”的运动,只不过是“孔子死了”以后,中国人如何过自家日子的应急与勉强。只是,在别人为“全盘西化”摇旗呐喊,进而弹冠相庆时,梁辜看到了
宪法及其运作方式,价值追求实为外来之异物(foreign body),与古老之华夏有诸般捍格,一时间仓促拉郎配,使内外、上下矛盾,紧张而扰乱不已。辜老先生看到了这实为与“古典君子之道”背道而驰之组织与操作方式,便泪眼迷蒙中为那逝去的风景肝肠寸断,乃唱出一曲唯美诔词,而梁公则怀疑“别家生活样态的人群游戏规则乃人家一历史阶段的结果”,此一结果,能否成为“吾家历史阶段之起点?”宪政实为西方社会生活衍生出的自然之果,在其长期运用中已达到与其人生,人心丝丝入扣的磨合成为一种纯然之信仰和技巧,犹如礼俗与乡土中国之于中国人生。一套人家生活之样法于社会无据,于人心讨不着“说法”,无根之树,能结出繁盛之果吗?上个世纪之交,两位独行特立发出的,不和适宜却是我们无法回避的振聋发聩的声音,当今天我们细细思量时,我们难道没有发现时至今日我们不还是在“期盼贤明和期待法律”中久久徘徊而不得终?我们不依然树立着一个个道德模范?我们不依然赞颂着“李青天”或“张青天”,而不太重视制度建设?我们对法律的信仰不依然是“机会主义”吗?我们在追求宪政的路上不依然犯着“手段”和“目的”的错误。黄仁宇教授曾慨言“道德是真理最后的环节,人们最高的权威,一经提出,便再无商讨斟酌之余地,故事也只好就此结束”,以此转衡,复杂如梁,辜二公时代之悲情人物,倘硬贴上‘进步’或‘倒退’,‘先进’或‘保守’的二元分趋,故事也只好结束。只是,“中国问题”却并未因此而少稍得简化。当然,梁辜二公的担心和忧虑在今天似乎应有减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个体权利的张扬和司法强制地解构和格式化着这个社会,无论是自愿还是被迫,我们已在自家院里种植了“法治”的苗莆,期望它能成为参天大树,深深根植于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毕竟,我们已经走上法治的不归路。注: 许章润:安徽庐江县人士,84年获西南政法学士学位,后就读于中国政法大学,钻研
刑法,后留学于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法学院,获博士学位,现为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