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官督商办企业的兴与衰

  官督商办企业虽然获得清政府各种优惠,但其发展之初却十分艰难,许多商人对这种新生制度持观望怀疑态度。早期创建的官督商办企业如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在19世纪70年代都遇到了难以招徕资本的局面。当时所招集到的私人资本大多来自承办人自身及其亲友,招股范围非常狭隘。直到70、80年代之交,由于这些企业的股利较高,筹建情况比较顺利,商人、官僚、地主投资新式企业才较前明显增加。因此,80年代初,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矿务局为扩充企业增招资本,上海织布局和中国电报局招集开办资本等活动,都能在短期内达到集资的目标。
  因而,官督商办企业在80年代初进入了兴盛阶段。
  然而,官督商办企业在中法战争以及1883年秋上海金融风潮中遭到重大打击,不少正在招徕资本的中小型官督商办企业因集资不足陷于停顿,甚至破产。而几家大型的官督商办企业也因运营资本的困难,进行重大改组。公开招股活动名存而实亡,遇有资金周转困难时,便以企业财产作抵押,向外国洋行借款应付。官督商办企业的信誉因此下降,以致1887年筹办官督商办漠河金矿和1896年改官办为官督商办的汉阳铁厂时,在招徕资本的活动中都得不到私人资本的支持。1892年后开平矿务局因管理不善,生产经营每况愈下。
  此外官商矛盾越来越尖锐化,到80年代中后期出现官权压倒商权的情况,官督商办企业陷入危机。如中法战争后,盛宣怀被李鸿章任命为招商局督办,轮船招商局规定“专派大员一人认真督办,用人理财悉听调度。”招商局的经营权终于落入盛宣怀之手。自此,招商局完全为洋务官僚所控制,商办色彩大为减弱。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陷入了政治经济内外交困的境地,决定对原有各局“从速变计,招商承办”,并于1898年颁布了一个振兴工业给奖章程,鼓励私人兴办企业。1899年开始,官督商办企业已不再新设。1904年颁布的《公司律》,只字未提官督商办,并着重规定无论官办、商办、或官商合办各公司股东,不论官职大小“一律看待”。此后,原来的官督商办企业也逐渐或收归国有,或改为商办,自此,宣告了“官督商办”形式上的终结。
   三、官督商办企业的对我国公司制的意义
  以股份有限公司为主体的近代公司制在社会近代化的进程中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正如马克思所说:“假如必须等待积累去使某些个资本增长到能够修筑铁路的程度,那么恐怕直到今天世界上也还没有铁路。但是,集中通过股份公司转眼之间就把这件事完成了”。 [7] 官督商办企业作为近代国人对西方先进的公司制(股份制)思想的最初实践和尝试的产物,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具有开先河的意义,对我国后来的企业组织形式的演变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有些在今天的公司身上仍可找到它的影子。


第 [1] [2] [3] 页 共[4]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