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严格区分新闻职业道德与法律责任

  ●6月27~30日,为贯彻实施国务院办公厅《2007年全国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方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沈阳召开31个城市食品安全综合评价工作研讨会。
  ●7月18日,因美国以含有微量非法添加剂为由暂停中国部分水产品进口,中美将举行一系列磋商和会晤,力争在法律和制度层面上妥善解决双方在食品安全方面的争端。
  ●8月4日 中美两国就食品等产品安全合作备忘录的基本框架达成一致。预计下半年在京举行第六次中欧工业品安全与WTO/TBT磋商合作机制年会。
  ●8月5日 央视经济频道特邀卫生部、商务部、质检总局的新闻发言人对中国食品安全的现状做出了回答。三部门将采取多项措施保障食品安全。
  ●9月1日 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关于出口食品实施检验检疫标志的公告》,要求所有出口食品运输包装上必须注明生产企业名称、卫生注册登记号、产品品名、生产批号和日期,并注明检验检疫标志。
  4.事关百姓日常生活切身利益
  ●11月17日在百度搜索“食品卫生质量安全”,找到相关网页约205,000篇。
  ●7月4日 新华报业网-江苏经济报报道,该省社情民意调查中心昨天发布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最让百姓感到不够安全的食品就是肉及肉制品。今年5月下旬开展的江苏食品药品安全百姓满意度调查,发现了江苏百姓与食品药品亲密接触的十个“最”。而最让百姓感到不够安全的食品是肉及肉制品,其次是蔬菜及菜制品和米面油及粮油制品。百姓认为在食品安全方面最容易出问题的环节是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其次是食品市场流通环节。
  ●7月10日,北京卫视以《“纸箱馅”包子流入早点摊》为题报道此事。随后,多家中央和地方的电视台、报纸转载此报道,并结合猪肉涨价的背景。
  ●7月16日《北京晨报》讯,有餐饮业者表示,相关报道对生意有影响。
  二、事件发生的原因
  (一)总体上是因为缺乏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舆论监督式的调查性报道尤其如此。它特别体现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所担负的道义责任。该事件在以上两个方面均严重违反职业要求。
  1.舆论监督式调查性报道的社会责任——促进社会民主、文明、和谐。
  调查性报道源于二十世纪70年代美国记者对水门事件的调查。我国舆论监督式调查性报道则以1998年中央电视台开办《焦点访谈》栏目为标志。这类报道重在揭露社会腐败、不公正、社会管理不善、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破坏环境等方面。其目的是担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责任,帮助和监督党、政府和社会公共管理机构履行职责义务,维护人民群众的正当、合法利益,培养和教育具有现代文明法治意识的公民以及公民社会。总之,它是为了促进我国社会的民主、文明、和谐。
  2.调查性报道的道德规范
  (1)必须基于合法正当的目的,维护法律尊严、公共利益以及公民个体的合法权益。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