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企业法人被吊销营业执照,只是解散程序的开始,而不是终结
为了确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良好秩序,我国法律、行政法规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最重要主体--企业法人,由设立到终结定出了一套严密的法律程序。法律规定,各类企业法人解散到终结都必须经过清算程序,企业法人的主体资格如不存在,清算工作将无法开展,整个解散程序将无法进行下去。《
公司法》第
一百九十二条规定:公司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被依法责令关闭的应当解散,由有关主管机关组织股东,有关机及有关专业人员成立清算组进行清算。由上述法律规定可以总结出:解散程序从开始到企业法人注销登记要经过下列程序:(1).成立清算组。(2).依法严格清算。(3).清算结束后,清算报告要报股东大会或主管机关确认。(4).注销登记。(5)公告。这五项法律程序全部进行终结后,解散程序才告结束,企业法人主体资格才归于消灭。而吊销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仅仅是一种解散事由的出现,是企业法人解散程序的启动,向企业法人主体资格消灭的方向刚刚迈步。企业解散是一个包括众多程序步骤的动态过程,是一种线型结构,有起点和终点,而不是一个点式结构。
4.否认被吊销营业执照企业法人的主体资格将使企业法人的财产与开办者,投资者的财产难以界定,势必侵害债权人或其他股东的权益。
企业法人以其所有的或独立支配的财产承担民事责任。在企业法人成立和消灭的过程,有一个财产交付转换的步骤。企业法人一旦成立,其财产就是企业法人的财产,而不是开办者、股东的财产。企业法人清算后,如有剩余财产,才能分配给投资者、股东,,此时该财产权利的归属又从企业法人手中转换到股东手中,成为股东的财产,后一个转换是在依法清算终结后才进行的。企业法人被吊销营业执照后,没有进行注销登记时,如果人民法院否认被吊销营业执照的企业法人的主体资格,由没有诉讼主体资格的企业法人的财产承担民事责任,而有诉讼主体资格的开办者、股东却不以自己的财产承担民事责任,这是违背逻辑规律的。
5.企业法人被吊销营业执照后,其企业内部的组织是机构依然存在。只不过是原企业法人的执行机构丧失了代表企业的代理权和执行企业事务的权利,而取而代之的是清算组织,清算组织是企业的内部机构,对外代表被吊销营业执照的企业法人进行与清算有关的活动,包括起诉和应诉。同时,企业法人的决策机构--股东会、投资者依然存在,并有更换清算组成员,对清算组的清算报告给予确认、通过等职权。公司监事会也仍然存在,并围绕清算工作继续履行维护公司利益、职工利益等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