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环境优化经济增长是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然选择

环境优化经济增长是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然选择


陶伯进


【全文】
  2006年召开的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提出,必须把环境保护摆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做好新形势下的环保工作,关键是要加快实现“三个转变”。为此,必须加快实现从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的转变,摒弃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做法,坚持以保护环境优化经济增长。“环境优化经济增长”观念的提出,是我们对环境与发展二者关系的新突破,也必将使我国经济发展模式和增长方式进入新的阶段,本文在反思传统发展模式的形成原因、重大缺陷和现实约束基础上,粗略分析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
  一、对我国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环境资源代价分析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经济保持了较快增长,但与此同时也付出了很大的环境代价,造成了严峻的环境问题。
  目前,全国近1/3国土被酸雨污染,主要水系的2/5成为劣Ⅴ类,3亿多农村人口喝不到干净的水,1/3的城市人口呼吸着严重污染的空气。2001年世界银行发展报告列举的世界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中,中国占了16个。联合国开发署2002年报告称,我国每年空气污染导致1500万人患支气管病,2.3万人患呼吸道疾病,1.3万人死于心脏病。据国内有关机构的研究,在11个最大的城市中,空气中的烟尘和细颗粒物每年使5万人夭折,40万人感染上慢性支气管炎,根据世界银行的计算,2020年以后,中国仅为燃煤造成的疾病就将支付3900亿美元的费用,占GDP的13%。海河、辽河和淮河的有机污染已经不亚于英国污染最为严重时期的泰晤士河。粗放型增长方式已使一些地区,特别是东部地区的环境容量达到极限,造成了灾难性问题,生存所必需的合格的水和空气都成了一种奢望,以至于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我们的奋斗目标是,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新的空气,有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当前国内不少地方走的仍是灰色发展道路。传统的“先污染、后治理,先发展、后保护”的模式主导着各地经济的发展。在这种基本过程是原料—产品—废料的经济增长和发展模式中,仅有3%-4%原料转化为产品,其余96%左右被当成废物排放到自然界。按这种传统的发展模式,我国GDP若增加4倍,废物排放量将增加30—40倍,整个国内的资源和环境都将不堪重负。
  由此可见,目前中国的这种经济增长方式主要是以高投入、高耗能、高增长、低效益等所谓的“三高一低”为特征,这种以高速增长为主要目标,外延发展为主导方式和以重工业为中心的经济发展模式,忽视了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要求。正如吴敬琏所说,这种依靠高投入、高耗能、高资本积累所带来的经济增长和工业化,已经引发了一系列经济和社会问题,并且给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带来威胁。 我们必须分析这种超常规的增长所付出的超常规资源与环境代价,重新审视我们所付代价的合理性,我们有些代价甚至已经超过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利益。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