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法与宪法的关系——兼论民事权利与宪政的关系
戴谋富
【摘要】正确理解
宪法与民法的关系对形成法治精神和健全法治秩序乃至宪政非常重要,并将对我国正在制定的民法典基本理念和制度框架产生深远影响,但目前我国民法学界与宪法学界对此认识不一,代表性的观点有母子关系论、民法至上论、平起平坐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部分学者将民法和
宪法的关系跟民事权利和宪政完全等同。通过从历史实证角度、公法私法区分角度、法律规范角度以及法制统一的角度考察后证明,民法至上论、平起平坐论在理论上是站不住脚的,实践中将有害于法治和宪政建设,应坚持
宪法至上论。
【关键词】民法与
宪法的关系;民事权利与宪政的关系;
宪法至上论;民法至上论;平起平坐论
【全文】
自2001齐玉苓案件,民法与
宪法的关系遂引起我国学界关注。而2005年底以来《
物权法(草案)》合宪性之争更是将之推上高潮。仅仅在2006年,就有几本有影响的法学杂志先后刊登了4篇这方面的文章,[i] 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和中国人民大学宪政与行政法治研究中心也于2006年5月25日共同举办了“民法学与宪法学对话”研讨会。着实笔者无意赶这潮,更无此资格。但正确理解
宪法与民法的关系对形成法治精神和健全法治秩序乃至宪政非常重要,并将对我国正在制定的民法典基本理念和制度框架产生深远影响,鉴于此,作为一位民法工作者,笔者又认为有责任说几句。本文拟对民法与
宪法以及民事权利与宪政之间的关系进行冷静的审视,厘清它们之间的关系,以期对我国民法典的制定以及社会主义宪政建设能有所裨益。
一、研究民法与
宪法关系的意义
(一)研究民法与
宪法关系是形成法治精神和宪政秩序的必然要求
对民法和
宪法关系、地位的认识不同,直接影响到民法和
宪法的适用问题,进而影响法治精神和宪政秩序。比如是民法优于
宪法,还是
宪法优于民法,以及两者相矛盾时的处理等,再如2001年最高人民法院针对齐玉苓案件所做的“8•13”批复中“侵犯姓名权的方式侵犯了
宪法所保护的受教育权,应承担民事责任”,其中所侵犯的究竟是民事权利还是
宪法权利,抑或都是,承担的是民事责任还是
宪法责任等,所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依赖于对民法与
宪法关系的正确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