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迈向现代化国家的中国宪政之路探悉

迈向现代化国家的中国宪政之路探悉


李晖扬


【摘要】对宪政在中国历程的回顾,并通过古代“宪理”与今天宪政之间的异同,来说明宪政的重要。同时简略地回顾宪政与西方社会现代化进程及其在社会进程中的作用;在详细分析了中国宪政已经走过的道路,展现了中国宪政进程的曲折与艰难,把强国、富民这近现代中国的主题同宪政联系起来,论述了“人本政治”、“民本政治”、“民主政治”三者之间的区别。通过对三者的说明来解答宪政的不同时期,说明宪政在不同时期的任务和发展重点,来告诉我们宪政与国情同民需相连,把历史使命同社会进程、民族振新等时代主题连接起来,说明宪政对国家迈进现代化国家行列的道路商的重要和决定作用。把宪政的进步、发展同我们今天社会的进步连接起来,把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今天中国与整体宪政进程结合起来,来阐述中国宪政之路,最终达到中国自己的民主宪政,实现中国数千年的社会生态的转型,达成现代化,完成中华民族的复兴与崛起。
【全文】
  一
  宪政是中国近现代以来中国一直的目标;从人本、民本到民主,中国整个社会进程的宪政之路得到了展现,通过对宪政进程的回顾,以2003年为新的宪政起点展望中国宪政之路,说明中国的宪政之路。
  一宪政是西法东渐时传入我国,并成为当今发达的现代国家普世性{1}的基本社会政治制度,他一般被认为是成文的,是一国的总纲;是西方的产物。宪政中“宪”是万法之源国家之基,从这角度看可以说古代中国一直有自己的宪政传统只是是另一种形式。梁漱溟指出:孔孟儒学就是中国的不成文宪法;杜纲建教授的研究告诉我们:在我国传统中,一直把“宪”置于一般法律之上,具有统邦国、彰善恶和直法律的功效,仁义礼智信则是传统中国的“宪理”;儒家知识分子不满足于现实的政治制度,执着于高于皇权的“天理”;卢国龙在《宋儒微言》中指出:宋儒的“自然”与“名教”之争,意欲确立统帅国家的宪政纲领{2},用“道统”驾驭“政统”。[1]只是这些宪理是从当政者角度出发,描述和指导当政者施政。若按中国宪政整个进程而言,可将这时的宪政叫“人本”宪政。所谓人本是指人依据这些“宪”来治理人,是人治时当政者为维护其统治而应遵守的规则;而当当政者违背人本宪政时,其统治就将被推翻,王朝变更就将发生。随着鸦片战争爆发中国开始迈向现代化之路,新的宪政之路也就开始了:旧有的经济生态开始解体,孔孟儒学已无法治理中国;在新的经济生态形成过程中开始着宪政之路,而这条宪政之路直到中国完全进入现代化国家才宣告完成。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路线图提出将建国100周年即2049年作为达到现代化国家的时间,我们可以将1840年到2049 年这200年左右的时间称为中国进入宪政而达到民主政治的时期[2]。可将这段时间称为“民本宪政”或“民本政治”。所谓民本政治是指当政者与普通民众互动选择,主政者由绝对主动变为与民众互动,逐渐过渡到民主政治即现代化国家的宪政时期,实现民众主动选择实施,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