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当指责中国正在变成一种习惯——对目前中国食品质量遭受国际指责的思考

  再次,面对指责,我们必须勇于面对,显示大国的行为担当的魄力。倘若真的存在食品质量问题并且已经导致了相关的损害事实的发生,一个大国必须有承担责任的勇气,不能一味的躲避退缩。我们的妥当选择就是积极的新闻回应,正面有效地处理,将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以博得社会大众和国际社会对中国政府的信任,相信中国有能力妥善处理问题,最终维护中国的国际声誉从而不至于对相关产品的继续出口产生较大影响。前不久,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郑筱萸被依法执行死刑一案从一定程度上正是体现了中国政府的决心,表现了中国政府对食品质量的监管问题的高度重视,虽然涉及的主要是国内质量问题,但显然对外国公民、组织和政府来说也是一颗及时的“定心丸”,重塑其对中国食品质量的信心。
  综上所述,中国已经加入了WTO,在未来的日子里,伴随着全球经济竞争的加剧,在WTO这个平台上我们面临的挑战肯定会越来越多,也肯定是越来越复杂,对此我们必须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我们要学会并且熟练运用国际“游戏规则”。对于他国提出的关于食品质量方面的质疑甚至指控,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厘请这种质疑究竟是“政治家”的“把戏”,还是食品确实存在着质量问题。如果确实是食品质量存在问题,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坦然面对并积极采取补救措施,力争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保证国际声望不受影响。如果只是毫无根据的指责,或者另有所图的阴谋,我们则要运用各种游戏规则保护自己,甚至在某种情况下学会“反击”。中国指出美国食品细菌超标就是很好的例证,只要有根据,就要站出来说话,向世人戳穿某些国家的“别有用心”。
  当然,在“全球化”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的今天,我们的出发点应是积极促进贸易的发展,促成世贸组织使命的实现。万事先从反思自己着手,倘若我们的法制健全了,事情解决起来也便容易了很多,甚至可以避免矛盾的发生,毕竟,面对健康效率、透明有序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难道他们还要“鸡蛋里挑骨头”不成?
  总之,笔者认为,我们目前亟待解决的还是尽快完善相应的规范并力促执行,其他的不过都是权宜之计,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倘若我们做到了,我们可以期待的未来景象是:赞赏中国成了国际社会的一种习惯。
  
【注释】作者为中国政法大学国际经济法专业硕士研究生。

《南方周末》,2007年7月19日:“一周海外经济要闻”,《产品安全取代配额成为贸易争端的焦点》,《华尔街日报》7月16日

http://news.163.com/07/0719/09/3JOKL4C100011SM9.html

《南方周末》,2007年7月19日:“围观中国”,《指责中国正在变成一种习惯》,《华盛顿邮报》7月15日

《南方周末》,2007年7月26日:“一周经济”



第 [1] [2] [3] 页 共[4]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