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原告的“违宪”主张,法院首先强调了州在公司立法方面的高度自主权,接着指出,印地安纳州反收购立法中的限制对本州和外州收购人一体适用,并未不合理的歧视州际商业(discriminate against interstate commerce),因此并不违反“商业条款”。
【15】Langevoort, The Supreme Court and the Politics of Corporate Takeovers: A Comment on CTS Corp. v. Dynamics Corp. of America, 101 Harv.L. Rev. 96, 106-108, 1987。
【16】法院在判决书中所发表的,不是判决本案所必需,因而不具有先例效力的评论性意见。
【17】 See generally Easterbrook & Fischel, The Proper Role of a Target’s Management in Responding to a Tender Offer, 94 Harv. L. Rev. 1161 (1981). 他们不仅反对目标公司的反收购措施,也反对州的反收购立法。在他们看来,敌意收购的频繁发生表明存在一个跨州的“公司控制权交易市场”(market for corporate control),这一市场是各州所无权规制的。因此,不仅是直接规制敌意收购的州立法明显违宪,即使是那些传统的州
公司法条款,如果对公司控制权交易市场加以不合理的限制或干预的话,也可能因此而无效。See id.
【18】See Ronald J. Gilson & Reinier Kraakman, Delaware’s Intermediate Standard for Defensive Tactics: Is There Substance to Proportionality Review?, 44 Bus. Law. 247 (1989). 他们认为,包括“毒丸”在内的反收购措施是可以允许的,如果其是被用于应对两种特定的威胁,即所谓的结构性强迫和实质性强迫(structural and substantive coercion)。根据他们的解释,结构性强迫是指收购要约的构架和进度安排是强制性的,实质性压迫则是指目标公司管理层可以表明(例如借助投资银行的意见)目标公司独立存续的价值远远超过收购对价。See id.
【19】作为一种反收购措施,“毒丸”(poison pills)指的是目标公司授予其股东特定的优先权利,如以优惠价格购买目标公司股票或按优惠条件将手中的优先股转换为普通股,并以出现特定情形(典型的是敌意收购人获取目标公司股份达到一定比例)为该权利的行使条件;计划一经触发,剧增的股份数额将大大增加收购成本。毒丸计划的目的是使收购人意识到即使收购成功,也会像吞下毒丸一样尝到苦果,从而放弃收购。第一例“毒丸”由特拉华州最高法院于1985年在Moran v. Household Int’l, Inc. 500 A.2d 1346一案中确认。
【20】特拉华州直到CTS案后才于1988年制定了反收购条款,即《特拉华州通用
公司法》第203节(DGCL § 203)。
【21】Unocal Corp. v. Mesa Petroleum Co. 493 A.2d 946 (Del. 1985)
【22】Revlon v. MacAndrews & Forbes Holdings, Inc. 506 A.2d 173 (Del. 1986)
【23】See Panter v. Marshall Field & Co. 646 F.2d 271 (7th Cir. 1981)
【24】Unitrin, Inc. v. American General Corp. 651 A.2d 1361 (Del. 1995)
【25】 其词源为Draco(德拉古),雅典血腥立法的制定者。据法院在判决注释中的说明,之所以特意选择这个程度极深的形容词,是为了确保反收购措施不会轻易落入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