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限权的设置,我国《
公司法》第
57条规定,担任因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的公司、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并负有个人责任的,自该公司、企业被吊销营业执照之日起未逾三年的,不得担任公司的董事、监事、经理。很明显,该条文只是对公司的董事、监事和经理的任职资格作出规定,并不是专门针对吊销营业执照问题的,但目前,这个规定是对吊销执照所涉及相关自然人能够适用的最主要制度。该规定有两点值得考虑,第一,仅仅不参与年检的事实是否包括在第57条中的“违法”之内?对此,各地有不同理解。如2000年1月3日广东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吊销营业执照公告中写明,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凡被吊销营业执照的企业法定代表人,自决定吊销营业执照之日起未逾三年的,不得再到其他企业担任法定代表人、董事、监事、经理。但上海市人大常委会近日修改并公布的《上海市特种行业和公共场所治安管理条例》规定,因违反娱乐场所的治安管理规定,被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吊销营业执照的娱乐场所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和经营负责人,自被吊销营业执照之日起未满三年的人员,不得担任娱乐场所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和经营负责人,并不得参与娱乐场所的经营管理活动。我们认为,不管当时的立法原意是什么,在此应该把不参与年检的事实包含在“违法”之内,亦即,不管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是否有违法行为,只要因不参与年检而被吊销执照,都可适用这一规定。第二,第57条中所列的被剥夺的权利的时间是否太短?我们认为,三年的权利限制在目前不能有效增加相关自然人的违法成本,所以应该把限权期间确定为五年或五年以上。除此以外,我们还应考虑两点,第一,仅以第57条中所列的被剥夺的权利作为相关自然人的责任,其范围明显太窄,因此不能大幅度地增加其违法成本,所以,应该对相关自然人的其它权利作出适当限制。类似的规定在我国的一些法规、规章中也有体现。如《
企业年度检验办法》规定, 登记主管机关将通过年检的企业,分为两种类别:A级为遵守工商行政管理法规情况良好的;B级为有违反工商行政管理法规行为的。B级企业不得办理增设分支机构和增加经营范围的变更登记,不得投资设立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如2001年7月3日起实行《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市场主体不良行为警示记录系统管理办法》规定,对本企业的营业执照被吊销负有个人责任的法定代表人,将被锁入“警示系统”,锁入期限为三年至五年不等。锁入期间,根据不同情况,他将不得担任企业法定代表人、合伙企业合伙事务执行人、个人独资企业的投资人、外国企业驻京代表机构的首席代表、外国公司驻京分支机构的负责人;禁止其出资兴办企业或成为已设立企业的股东或出资人;禁止其在企业注册代理行业、商标注册代理行业、广告代理行业从业。我国《
公司法》的修改应该考虑在任职资格、投资行为、管理行为等方面对相关自然人的权利作出限制。第二,如何加强这些规定的执行?这是一个相当关键的问题。因为没有有效执行的制度不能有效改变相关主体的利益结构,所以其预期目标也不可能实现。在加强执法方面,网络是一个可以被充分利用的工具。在北京,41个从事非法经营的歌舞厅被吊销营业执照后,其投资者上了工商局的“黑名单”。5年之内,他们不能再进行投资,因为“黑名单”已全市联网,他们在18个区县的任何一家工商分局登记注册,都将被系统自动拒绝。但需要说明的是,《
公司法》是一部全国性的法律,基于《
公司法》而作出的限权处罚的实施也应该在全国范围内,这有赖于网络技术的充分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