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家庭对策
所有的犯罪人,从家庭因素来研究,一般情况下,酗酒的父亲要比常态家庭父亲对儿子的犯罪影响大,类似的这种家族影响造就了犯罪家族的出现。在这里父亲的角色就为犯罪人儿子的犯罪辐射传播者。所谓的家庭失去控制,是由于非理性的少年儿童存在一种家族关怀上的缺失,这种状态下的少年儿童对于成年人的成年文化不能有较为理智的判断,同时,由于家庭缺乏对此类少年儿童的约束及管教,导致在家庭因素失控的状态下,进入犯罪状态,而这种犯罪状态,是家庭犯罪辐射的一种延续。针对于此,进行不良少年登记制度,实行社工引导并突入家庭动态控制,实行跟踪制度,并不间断向民政或者是社会工作团体甚至是基层预防犯罪部门反馈信息,使之在动态的控制之下,实现家庭控制。
犯罪辐射是一种继续犯罪教育的手段,这种行为危害性大,对社会治安来说是个隐患,但是要消灭这种行为,却尤为艰巨,通过分析条件、原因,研究出对策,希望是对控制犯罪辐射是有效果的,虽然这种效果是微小的,但也是为犯罪预防提供多一种思路及方法。犯罪辐射的研究,有待在更加深入的基础上去研究,这样才能有更为有效的方法去遏制。
【参考文献】[1]张 旭.犯罪学要论 [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年.
[2]孔 一.犯罪预防实证研究 [M].北京:群众出版社,2006年.
[3]康树华.犯罪学通论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4]法 福柯.规训与惩罚 [M].刘北成、杨远婴,译.北京:三联书店,1999年.
[5]杨郁鹃.有组织犯罪侦查 [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
[6]公安部政治部.犯罪学 [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
[7]宋浩波.犯罪学原理 [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1年.
[8]意 龙勃罗梭.犯罪人论 [M].黄风,译.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年.
[9]邵晓顺.犯罪与罪犯统计研究 [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
[10]美 塞林 英 马林诺夫斯基.犯罪-社会与文化 [M].许章润,译.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11]意 菲利.犯罪社会学 [M].郭建安,译.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
[12]意 加罗法洛.犯罪学 [M].储槐植 等,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4年.
[13]康树华、王岱、冯树梁.犯罪学大辞书 [M].甘肃:甘肃人民出版社.1994年.
[14]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学会.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年鉴 [C].北京:春秋出版社.1988年.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