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学术资源与学术评价

  更令人迷惑的景象是,学界以占有学术资源为时尚,谁能占据社会某方面的学术经费,谁就是有学术能力有学术水平的学者。学者占有的学术资源越多就越有学术能力,越有学术水平。能占到学术单位的学术资源者是比该单位中占不到学术资源者能力水平强的学者。能占到地方省市政府、社会团体等批划的学术资源的学者,其学术能力和水平就更强一些。能占到国家(通过有关部门)批划的学术资源的学者,其学术能力和学术水平就是超强的。对于这样的超强学者,一些学术单位(高校及院所)会再划出相当份额的学术资源聘请之,因而使一部分学术资源转化为这些学者的生活资源。据说,国家、地方、社团的许多学术资源也可能直接或间接地被转化为学者或非学者的生活资源,一部分以研究设施设备的名目转变为生活设施设备,一部分以调研、鉴定之类的名目转用于集体的(甚至个体的)生活享受。
  共和国近年来的学术科研投入不断增加,但学术科研的进步却并不没有长足。学术进步不能一蹴而就当然是其重要原因,但学术资源的配置不合理尤其是学术资源的严重浪费,可能亦是重要原因。工农各业的生产已普遍重视和强调成本产出的比例问题。低耗优质,是社会各业发展的要则,学界对此更应清醒。但偏偏正是学界,却以对学术资源的多占有和高消费为时尚,为能耐,为学术能力和学术水平的体现。学术管理部门以能否占有学术资源和占有学术资源的多少来评价学者学术能力水平的高低优劣,必然导致学者们奋力抢占学术资源、大肆挥霍学术资源的学界歪风。
  以学术资源占有的多少评价学者学术水平的高低,与以学界内外职位的高低评价学术水平的高低,正好是相通相辅的。社会职位和社会权力是争夺学术资源的重要优势。于是,权力在斯,项目在斯,经费亦在斯。有职权者占不过来或不欲占的资源需由有职权者分配,于是,权力在斯,项目在斯,经费在斯,腐败亦可能在斯。当下的学界往往只看到抄袭、剽窃之类的腐败,真正的学术腐败,可能并没有被重视。
  上述这些,可能都应该说是问题,如何解决,我一时想不好,仅说三点。
  一、重视和表彰学术资源消耗少而学术产出多尤其是学术产品质量高的学者。
  二、令学术产品明显与学术资源投入不相称,明显多占有了学术资源的学者,退出多占的学术资源。
  三、以公开具名的学者评定匿名的学术产品质量。具体可采用网上评价的方式,将被评价的学术产品匿名公布于网络,或点名请百位(或数百位)学者具实名评价,或任由学界(以同行学者为主)具实名评价。然后,依据网络评价情况,组织学术专家(人数不宜过少,可能应以10人以上30人以下为宜,皆公布其实名)定评。


第 [1] [2] 页 共[3]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