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感触最深的是,很多律师借助这个案件得以成名,而陈锦洪本人却几乎没有得到任何东西,他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这场诉讼里面,几乎丧失了理智,我们多次提醒他仍然不起作用。现在有媒体报道,陈锦洪想从新出来创业,但是受到年龄、健康、市场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情况不容乐观。对此,我们也因该可以看到,一场“民告官”的案件的背后,原告一方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而其结果往往却不尽如人意。而在当下“民告官”整体情况不够乐观的情况下,原告个人一方应该保持应有的理智,而不要盲目投入,避免输了官司输了全部。
清风:在您办过的“民告官”案件中,是否具有某些共同的特点?
王思鲁:民告官案件背后大多存在复杂的利益冲突,主要是私权利和公权力的较量。由利益冲突而导致官民双方对立而产生的矛盾化解难度很大,这是当前“民告官”案件的一个普遍特点。
对案件的判决结果,虽然目前政府的败诉率较之过去已经呈提高趋势,但是实际上仍是群众的败诉占了绝大比例,而且即使百姓胜诉,其案件判决之后仍然难以执行,百姓拿到的只是一张法院的“白条”。同时,利益冲突的背景导致了行政案件判决后上诉率较高,特别是百姓一旦败诉,往往群情激昂,认为判决不公,要将官司打到底,而案件的审判效率又低一般都要经过两个月以上的诉讼后才能裁判,有的案件拖上两三年也难以结案,不仅造成司法资源的浪费,更是对百姓权益的漠视。
清风:根据您刚才的介绍,我们看到“民告官”案件在司法中还面对这较多的困难和障碍。那么被称为“鸡蛋碰石头”的案件,究竟难在何处呢?
王思鲁:在我们所接触的“民告官”案件中,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原告方无理由,站不住脚的。这些人告政府的原因有很多,包括由自身的文化背景和法律知识导致不理解政府的行为,或者由于上访时政府没有很好的疏通;但是确实存在另一种“窦娥冤”的情况。政府滥用职权、超越职权,侵犯公民的合法权益,这种情况是主流。
清风:您怎样看待“民告官”案件逐年增多这种现象?
王思鲁:实际上“民告官”案件增多代表了是到的进步,说明群众维护自身利益的法制观念得到了提高,但我还是感觉到了这种“民告官”后面的心酸与悲愤。这至少表明一些地方政府行政权力的不适当使用,使得在社会利益格局日以多元化和复杂化情况,不同群体的利益冲突因基层政府不当行政而演变为“官民矛盾”的情况越来越多了。政府的作为本市其应当的职责,但百姓无数次的呼告与请求均无济于事,而非得通过法律途径来“逼”政府去“作为”,这无论如何都是令人感到悲哀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