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汉成:《〈大清刑律草案〉立法宗旨的历史错位》,载《环球法律评论》2006年第4期。
夏扬:《上海道契与近代土地契证的实践》,载《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夏扬:《条约制度的建立对传统法律变迁的影响──以地政管理制度为例》,载《政法论坛》,2006年第3期。
吴泽勇:《清末修订〈刑事
民事诉讼法〉论考──兼论法典编纂的时机、策略和技术》,载《现代法学》2006年第2期。
田东奎:《清末立宪中的满族因素》,载《政法论坛》,2006年第5期。
王雪梅:《从商人对〈破产律〉的批评看清末的社会法律环境》,载《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版),2006年第2期。
姚秀兰:《制度构建与社会变迁──近代中国专利立法论》,载《法学论坛》,2006年第5期。
谢冬慧:《秦朝以身高确认刑事责任的原因探析》,载《政治与法律》2006年第3期。
徐忠明:《娱乐与讽刺:明清时期民间法律意识的另类叙事──以〈笑林广记〉为中心的考察》,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06年第5期。
徐忠明:《古典中国的死刑—──个文化史与思想史的考察》,载《中外法学》,2006年第3期。
陈景良:《宋代司法传统的现代解读》,载《中国法学》2006年第3期。
侯欣一: 《从伦理规则到生活法则──中国传统法律制度史的另类解读》,载《法律科学》,2006年第6期。
关于中国法律史中的大传统与小传统理论,参梁治平《清代习惯法:国家与社会》一书相关章节,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邓建鹏:《清代健讼社会与民事证据规则》,载《中外法学》2006年第5期。
王忠春:《无讼的“理由”──来自传统社会官员对诉讼成本的社会考察》,载《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法理学、法制史)2006年第5期。
陈同:《民国时期上海本土律师的法律业务》,载《社会科学》,2006年第5期。
宋玲:《也谈唐代法文化发达之隐因》,载《政法论坛》,2006年第5期。
俞荣根:《寻求“中道”──儒家之法的精神及其普世价值》,载《现代法学》,2006年第6期。
刘广安:《法家法治思想再评说》,载《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公丕祥:《董必武司法思想述要》,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06年第1期。
冯卓慧:《中国古代慎刑思想研究──兼与20世纪西方慎刑思想比较》,载《法律科学》,2006年第2期。
徐爱国:《论近代
刑法和
刑法观念的形成》,载《环球法律评论》2005年第4期。
许建良:《韩非“以法为教”的德化思想论》,载《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年第3期。
王振东:《试论中国自然法思想及其复兴》,载《法学家》,2006年第3期。
关于去年法律史学科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相关概况,请参阅张中秋编:《法律史学科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文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