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招生的各省为政
张千帆
【全文】
一年一度的高考招生又将落下帷幕。记得去年早些时候,高考招生分数线还是各大媒体的热点话题之一。今年,这个话题似乎销声匿迹了。是因为问题得到解决了吗?不是,根据北大今年公布的录取分数线,各省分数线还是参差不齐。是因为情况有所好转、录取标准更平等了吗?我们目前只能说:“不知道”,因为现在全国各省都实行“自主命题”,各省考试都是本省出的考题,因而各省考生的高考分数已经失去了可比性。从表面上看,今年北大的录取分数线似乎比往年更“平等”了,但是这个表面说明不了任何问题。2004年,北大在北京地区的文理科分数线是全国最低的;今年,北大在北京的录取分数线却要比上海、天津等地区高出不少。这说明北大在北京的录取标准比上海和天津等地更高吗?当然不是。如果各地考生面临的是完全不同的卷子,比较考分又有什么意义?!
因此,如果前两年我们还可以用录取分数线来衡量地区不平等程度,现在的录取分数线只是一个“烟幕”而已。同样的录取分数线并不能说明录取标准的平等,不同的录取分数线也不能说明录取标准不平等,因为在理论上,北京的最高分可以不如上海的最低分,或北京的最低分也可以比上海的最高分还强,现在这些都变得“说不清楚”。在失去了一个统一的衡量标准之后,我们的高考招生就落到了这种不明不白、不清不楚的状况。在毫无意义的录取分数线面前,我们似乎真不知该说什么是好。
然而,这种“不清不楚”掩盖不了问题的实质,而实质就是高考招生的各省“配额制度”。北大对北京、上海、天津等各地录取分数线的划定,无非就是按照北大给这些地区分配的录取名额以及这些地区报考北大的考生人数与分数决定的。某地区在配额范围内的最后一名考生的总分,就是这个地区的录取分数线;放宽地区配额,录取线自然下降,反之亦然。至于北京、上海、天津以及全国各省的北大配额究竟应该是多少,也是一个没法说清楚的问题。如果你去问高校招生的主管部门,得到的答案一般是“我们往年在这个地区就大致招这么多”。至于为什么往年招这么多,为什么今年一定要和往年差不多,没有什么道理可讲,他们也确实不知道。但有一点可以知道的是,高考招生的配额制没有变,而且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各个高校在各省招生的实际名额分配也大致没有变。
事实上,高考招生的问题比总体配额更复杂,因为某地区的总配额是要分解为各专业的。这样一分解之后,北大在很多地区的很多专业都可能完全不招生——配额为零。如果北大今年在你那里不招你要报考的专业,那么无论你考了多高的分,哪怕你是当地的状元都别想进北大,除非你放弃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这就是高考配额制所带来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