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Notes of Debates in the Federal Convention Reported by James Madison, Ohio University Press, Athens Ohio,1966, p. xii.转引自曹德谦:《麦迪逊与美国宪法》,载美国政治与法律网:http://www.ciapl.com/news.asp?Newsid=6691&type=1004;最后访问日期:2006年8月1日。
【2】易中天:“敲开他山之石——我写《艰难的一跃》”载《厦门晚报》2004年12月08日“生活阅读”版。
【3】有关美国宪法在美国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可参见杨鹏飞:《美国宪法与美国的发展》,载《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页70。
【4】詹姆斯·麦迪逊:《辩论——美国制宪会议记录》(上下册),尹宣译,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下文简称《辩论》。
【5】詹姆斯·麦迪逊:《辩论——美国制宪会议记录》,尹宣译,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页201。
【6】汉密尔顿、杰伊、麦迪逊:《联邦党人文集》,程逢如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年,页3。
【7】詹姆斯·麦迪逊:《辩论——美国制宪会议记录》,尹宣译,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页201。
【8】王希:《原则与妥协:美国宪法的精神与实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前言页7 。
【9】秋风:《理性、激情与革命》,载http://www.mindmeters.com/arshow.asp?id=97,最后访问日期为:2006年8月1日。
【10】转引自林达:《如彗星划过夜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版,页117。
【11】詹姆斯·麦迪逊:《辩论——美国制宪会议记录》(上下册),尹宣译,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附录五:“对制宪会议代表的性格描述”,页829。
【12】詹姆斯·麦迪逊:《辩论——美国制宪会议记录》,尹宣译,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页270。
【13】詹姆斯·麦迪逊:《辩论——美国制宪会议记录》,尹宣译,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页352。
【14】詹姆斯·麦迪逊:《辩论——美国制宪会议记录》,尹宣译,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页211。
【15】有关分析可参见肖滨:《立宪选择中的理性解释 ——以《联邦党人文集》为例的分析》,载《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4期。
【16】汉密尔顿、杰伊、麦迪逊:《联邦党人文集》,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页9。
【17】Antonin Scalia,“The Rule of Law as a Law of Rules”, University of Chicago Law Review,1989, vol.56,p.1175.
【18】中山大学的肖滨教授曾对美国制宪会议的规则有过简单概括,具体分析可参见肖滨:《在辩论中选择宪法规则——美国制宪会议为什么能成功》,载《南方周末》2006年4月6日。
【19】詹姆斯·麦迪逊:《辩论——美国制宪会议记录》,尹宣译,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页8。
【20】《邓小平文选,1975-1982》,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页132。
【21】小詹姆斯·R·斯托纳:《普通法与自由主义理论——柯克、霍布斯及美国宪政主义之诸源头》,姚中秋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页326。
【22】詹姆斯·麦迪逊:《辩论——美国制宪会议记录》,尹宣译,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页9。
【23】肖滨:《在辩论中选择宪法规则——美国制宪会议为什么能成功》,载《南方周末》2006年4月6日。
【24】当然,因此次制宪会议原为修改《邦联条例》,维护邦联,而代表们却制定
宪法,组建联邦,其合法性常受到一些学者的质疑。
【25】秋风:《缺乏伟大制宪者与合理制宪程序:欧洲制宪的歧途》,载《中国新闻周刊》总第231期。转引自中国新闻网:http://www.chinanews.com.cn/news/2005/2005-06-14/26/586178.shtml,最后访问日期:2006年8月1日。
【26】《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2001年9月,中国共产党十五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