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美国一些电器专利战故意绕开了中国厂商。例如,2003年4月9日,Applied Innovative Technologies Inc.凭借5975714号专利控告Excalibur Electronics, Inc., Amazon Inc., the Sharper Image Inc.以及其他21家公司,要求它们支付专利使用费。相关专利保护“无电池的磁震式可充电手电筒(flashlight)”。原告没有控告中国生产商。有关案件中的权利人可能有中国背景。这就提醒我们中国企业,我们可以去收购美国专利,用美国的执法机器发动对外商的各种专利战。
第三,美国几乎各个技术、产业领域都存在着各种千变万化的专利战。我们原来总要套用前人的东西,要按照什么成熟的模式搞专利预警,打专利战。实际上,我们可以自由发挥的余地非常大。不循规蹈矩地攻击对手,这就是美国专利战大格局对我们的启示。
三、跟踪研究专利战的思路 有哪些
下面,结合笔者随机遴选的2004年春季西方专利战例,我们探讨跟踪研究专利战的思路。
(一)着眼于宏观问题
1.研究专利战在受理机关的分布
下表(一)中,第2、19项属于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受理的337条款案件。第11项属于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受理的专利反垄断诉讼。其余全部属于各国法院受理的专利侵权、专利无效诉讼。由此看来,西方2004年春季的专利攻击仍然以法院诉讼为主。
2.研究专利战阶段形态的分布
下表(一)中,提起诉讼18项;反诉无效1项;被判侵权6项;被判不侵权2项;专利被判无效3项;和解5项;程序问题的申请与裁决3项。从出现实际裁决结果的案件看,被判侵权的总共6项。而被判不侵权、被判无效、和解的总共有10项。因此,专利战中最终领到永久禁令的“侵权人”不占多数。
3.研究专利战当事人的分布
2004年春季,一般人想得到的美国、日本大公司基本上都卷入了专利战。Intel、Sony、Intergraph、Microsoft等公司甚至卷入了多件专利战。和原来的趋势相同,美国对日本、日本对韩国还是仅有单向的专利战。这并不表明Samsung没有攻击日本公司的专利把柄,也不表明Sony没有攻击美国公司的专利把柄。关键问题在于,美国公司相对于日本公司,日本公司相对于韩国公司都有更强的专利筹码。由于被攻击方没有实施对等报复的专利筹码,其没有引火烧身的必要,用自己的专利筹码在交互授权、市场分割上争取一些发言权也就罢了。
大公司之间的专利战、中小企业对大企业发起的专利战、大企业对中小企业发起的专利战、中小企业之间的专利战在起因、策略、预期结果上各不相同。2004年春季,第一类专利战有项目7的Intergraph v. Gateway;项目10的Gateway v. HP;项目23的Fujitsu v. Samsung;项目25的Sun v. Microsoft;项目27的HP v. Gateway;项目36的AT&T v. Microsoft等。第二类专利战有项目2、11、15、17、21、28、30、34、35。值得注意的问题有两个:虽然这类专利战仅有9例,但是被攻击的大企业有数百家;项目11的反垄断诉讼中,被告是三大专利权人。第三类专利战有项目4、5、13、22。第三类和第二类专利战的数量相比较看:和传统态势一致,大企业对中小企业发动专利攻击的情况远远少于后者攻击前者的情况。其余19项全部属于第四类专利战。在美国,第四类专利战的比率最高,这反映了美国企业重视专利分析的情况。着眼于敲诈、骚扰大企业而进行的专利分析比较容易作,只要人们长期跟踪少数大企业的专利部署、产品部署、市场部署,并寻求其专利空挡就行了。相反,长期跟踪大量中小企业的专利部署、产品部署、市场部署,并创造、寻求或者设计专利攻击机会,这需要人们付出极高的专利分析费用。
4.研究专利战技术领域的变迁
经粗略统计,图(一)中的专利战项目按照技术领域有如下分布态势:医药生产方法专利战1项;石化方法专利战1项;普通机械专利战5项;转基因专利战2项;软件专利战10项;计算机硬件专利战8项;电子终端设备专利战8项;手机专利战3项。从这个分布状况看,高新技术领域的专利战已经成为西方专利战的主流。
(二)着眼于微观问题
1.通过分析权利要求甄别基础专利、垃圾专利等
这个研究有什么用呢?甄别基础专利后,我们可以看看相关技术在我国有没有在申请专利,是否已经授予专利,以争取抵制其授权或者请求其无效。甄别出垃圾专利后,我们可以在人家再拿着它来打我们的时候更容易地把相关的中国专利或者外国同族专利也无效掉。例如项目21中,Microsoft已经允诺支付4.4亿美元专利使用费。看来,相关的专利Microsoft绕不开。好好把InterTrust技术公司的相关专利拿来读一读,了解这些基础专利的内容,在产品设计和市场布局上好好规避开这些基础专利,这对我们的企业是必要的。例如项目22中,被告允诺先支付1000万美元专利使用费。此后三年,被告答应把属下Computation Prodocts Group的税前收入的2%作为专利费交给原告,但是最高每年支付500万美元。看来Intergraph的专利也是基础专利。我们也得好好读读权利要求,想方设法不要侵权。项目23中,日本大公司Fujitsu说Samsung侵犯了自己几项等离子显示面板的基础专利。从Fujitsu的诉讼安排看,这个声明并非空穴来风。我们的企业也得好好读读相关的专利文献。绕不开就打无效或者买许可,或者侵权后迅速把收入转出空壳公司,或者到不侵权的地区进行仿造。这一切都需要我们仔细阅读人家的基础专利。
2.考察搭便车的可行性
前文甄别基础专利的主要目的自然是为了搭便车。例如,项目24中,美国联邦最高法院裁定被告支付1.01亿美元侵权赔偿。项目25的和解协议中,被告允诺总共支付16亿美元知识产权许可费,其中9亿美元是Java专利费。项目36中,一个技术难题困扰了科学界50年。原告AT&T公司的专利正好解决了这个难题,它肯定是一项基础专利。以上三个案子涉及的专利都是基础专利。在国家层面,专利局可以考虑不给Java等技术授予专利,这样国外的技术可以在我国免费用了。在企业层面,专利经理们可以考虑检索一下同族专利的分布和法律状态,看看怎么部署市场不会侵权,怎么侵了权可以不受追究。
下表(一)中的其他一些案子也可以启发我们如何搭国外技术的便车。例如,项目4中,一项基础专利被“侵权人”检索出来的一个对比文献给无效掉了。虽然被无效掉的仅仅是美国专利,但是上述对比文献能够把上述技术的全部同族专利都无效掉。因此,尽管没有法律程序宣告这些同族专利无效,但是我国企业实际上可以自由、免费地在全世界使用相关技术了。项目14中,原告在本案使用的专利已经许可给了700多家公司。项目15中,原告在本案使用的专利已经帮自己从亚、欧、美的30多家被许可人那里带来了9亿多美元的专利使用费。项目18中,原告已经用本案中的专利打赢11起类似诉讼,有关的专利产品可能有极大的市场空间。项目19中,ITC初裁原告的基础专利遭到了侵害。原告将获得进口禁令,把侵权的平板监视器、平板电视机等全部赶出美国市场。这四个案件中的专利都可能品质极高。通过检索,如果它们没有对应的中国专利,那么我国企业当然可以自由、免费使用相关技术。我们也可以让一家机构拼命检一些对比文献,用高超的专利性分析技术专门搞上述国外专利的异议、无效工作。打掉的专利越多,我们的企业可以免费使用的技术就越多,我国相关产业杀入国际市场的专利障碍就越少。总之,要搭便车都得从看看人家有什么开始。怎么看呢?从关注专利战去找专利技术当然要比盲目扎进海量专利文献更好。
3.研究先例中的攻防技巧
通过搜集、研究专利战全过程中的背景资料,我们可以发现、借鉴先例中的攻防技巧。例如:下表(一)的项目7中,Intergraph公司用杀伤力极大的基础专利击中了Gateway的命门。通过申请高额赔偿金和永久禁令,原告对被告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并逐步击溃了被告的抵抗意志。最后,双方取得诉讼和解:对于从2004年5月18日后的本年度剩余时间,被告一次性支付1000万美元专利使用费。从2005年开始至2009年2月,被告得就每台计算机支付1.25美元专利使用费。项目9是一个就CDMA手机配件索取专利费的案子。权利人Qualcomm显然没有管理好成百上千的许可协议。在起诉前,权利人与被许可人在专利许可合同中已经允许被许可人制造和销售包含未经Qualcomm授权的零部件的产品。这个条款使法院作出了被告不侵权的裁决。项目10显然是一个报复型专利攻击案例。Gateway起诉前两个月内,HP先后就13项专利在法院和ITC对Gateway发动了专利攻击。但是,Gateway此前早已通过专利分析储备了嵌入HP产业链的Gateway专利。Gateway在报复性专利攻击中,提出了更高、更苛刻的诉讼请求。项目11是一个反垄断案子。原告请求的赔偿金高达10亿美元。一般人很难想象Rambus这个小公司能够被三大厂商的许可政策剥夺10亿美元的收益。不过,一旦打赢,Rambus就发大财了。打官司的人如果仅仅要讨个公道,讨个说法,他肯定不是一个合格的“经济人”。没有经济收益,没有很大的经济收益,人们根本不需要打官司。项目21中,权利人和Microsoft取得了和解,Microsoft允诺支付4.4亿美元专利许可费来结束诉讼。这个案子中,InterTrust技术公司对Microsoft发动的一系列专利攻势非常得法,迅速击溃了Microsoft的抵抗意志。该公司先于2001年初用反盗版软件专利发起对Microsoft的诉讼。2001年4月、10月,它又陆续用其他专利指控Microsoft的Windows XP操作系统、Net initiative等软件产品侵权。2002年,它又用2000年12月获得授权的新专利起诉微软侵权。由于Microsoft手里没有InterTrust技术公司的专利把柄,这一系列密集的单向专利攻击收到了惊人的战果。所谓攻防技巧不过是对成功经验的总结。上述项目中,双方当事人可圈可点的地方都可以算作攻防技巧,都值得我们学习。
4.跟踪各领域技术路线的变迁
这种跟踪有什么用处呢?通过专利分析跟踪行业内其他厂商的技术发展路线,我们可以获得如下好处:第一,避开人家的技术路线,开发自己的技术路线、技术标准。第二,设法规避他人在技术路线中部署的专利。第三,根据他人技术路线中部署的基础专利,开发外围专利,争取在相关产品的下游封杀对手专利的全部市场化路径。第四,寻找他人的技术路线中的专利空挡,积极部署自己的专利。第五,在他人的技术路线上继续开发新的基础专利,争取日后取得对手专利的交互授权,或者加入对手们构造的专利池。第六,对比不同技术路线上不同厂商的专利部署动态,预先评估有关技术路线的发展前途和自己的竞争环境,为日后实施专利攻防作技术、产品、市场和专利规划。
为什么研究专利战对上述跟踪有好处呢?
在手机领域,项目14涉及到了音响激活式拨号技术。这种拨号技术可能具有极大的市场应用前景。围绕这个项目涉及到的专利制作、研究专利引证关系树,以及其他专利分析地图,我们就会对相关技术的权利人、发明人、代理人、发展脉络、发展方向等有一个较为简明、清晰的认识。通过作发明人的工作,我们就会更迅速地找出该技术的专利空档,甚至会找到未公开的技术诀窍并对此申请新的专利。项目9、项目30都是关于CDMA手机技术的专利诉讼。鉴于德州仪器等公司介入了相关诉讼,在诉讼中,当事人会就CDMA领域相关核心技术的分布与专利性进行复杂的质证。这些诉讼材料可能成为我们研究相关技术发展脉络、专利分布的重要依据。这种研究能够为我们继续抢注CDMA专利提供帮助。目前CDMA技术的专利部署工作远没有完成。国际电信联盟在2000年5月确定了W-CDMA、CDMA2000和TDS-CDMA三大主流无线接口标准,并把它们写入了《2000年国际移动通讯计划》。这些技术标准的完善和市场化道路还很漫长,专利部署之争尚未有最终结果。例如,CDMA2000标准原来由美国高通公司为主导率先提出。但是,Motorola、Lucent和Samsung的专利部署能力后来居上。由于具备更强的专利筹码,韩国公司现在成了该技术标准的主导者。再例如,TD-SCDMA是由中国大陆独自制订的3G标准。 但是,美国高通不但宣称对该标准的上游技术拥有专利,而且宣布正在就该标准部署更多的专利。因此,跟踪竞争对手的专利部署动态、专利战动态,指导自己积极部署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这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此外,通过下表(一)中的项目29,我们发现了一种新的无凭证式、生物信息学付款方式。通过研究项目29中的诉讼文件,我们可以发现这种付款方式在产业中的应用情况,判断这种技术在以后会否进一步勃兴。如果上述技术确实可能发展成未来主流的付款方式,我们可以通过专利文献来模仿、实施、推广、改造该技术。鉴于专利文献都需满足可实施性要求,这种应用没有太大的障碍。这样,在付款工具领域,我们就可能走到未来产业的前面。通过下表(一)中的项目23,我们发现蕴藏着数千亿元市场机会的等离子显示面板技术的专利战已经浮出水面。学习该案中的一些专利文献只是一个方面。通过专利分析软件以及与之配套的专利数据库,我们还可以生成一张与等离子显示面板技术有关的专利引证关系树。通过这张图,我们可以发现大量的新专利在引用等离子显示面板。通过这些新专利,我们发现有一种“有机电光显示技术”已经被部署大量的专利,可望在未来取代等离子显示技术,成为市场主流技术。下图(一)显示,与该新技术有关的专利检索出来了918篇文献。这五篇文献中,被引证率最高的前五篇专利可以看作该新技术领域的基础专利。通过研读这些基础专利,我们就可能知道未来主流的显示技术怎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