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捍卫并超越——我们的精神家园

捍卫并超越——我们的精神家园


寻锴


【全文】
  说明:今年是吉林大学校庆60周年合校六周年纪念,融会并整合吉大精神成为全体吉大人的重要共识。本文通过对大学历史的简单梳理,试图阐述大学精神、一个大学生的精神家园对我们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意义。也许更多的是指出问题,如果说有可能不是十分正确,但这样的批评或检讨至少是真诚的。
  最近我上网搜索关于“五月的鲜花”大学生文艺演出,的新闻,却无意中收获了一堆女大学生卖淫、大学生为抢遥控器杀死室友、女博士生恶意骚扰导师等消息。与歌舞升平的鲜花盛况相对应,一种深入谴责大学生不端行为的氛围似乎已经形成。我作为大学生的一员,心里颇多感慨。当然这种感慨并非简单的“深恶痛绝”于媒体的不负责任和“少数败坏名声者”之类。
  纯粹的谎言不可能蔚成强大的风气,一时的失落无法解释持续发生的丑闻。大学生精神家园今天是否真的沦丧了?如果是,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今天这种令人不快的局面?我们如何来捍卫并超越前辈的只属于大学生自己的梦想与荣光?我试图从更加深广的背景出发考察历史、检讨现实,作一点真的思考。
  在中世纪的欧洲,城市中的学者仿照手工业行会组织成立了自己的社团,它们规模逐渐扩大就形成了最初的大学。它们作为真理的捍卫者,与教会和政府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从最初的博罗纳大学,到12世纪的巴黎大学的兴起,到14世纪的牛津、剑桥的古典主义模式,再到洪堡19世纪在柏林大学的改革和20世纪美国哈佛、耶鲁、斯坦福等的兴盛。世界大学的历史堪称壮阔。中国大学的历史虽然短暂,但是上个世纪北大蔡元培对中国大学精神的开创性培育、大学生们在历次爱国运动中的血诚表现,西南联大在日寇的炮火下传承文明的壮举都已经在中国的近代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记。
  往事越千年,先人的音容已然无从得见,但是只要走进过大学校园的人都能或多或少的体味到她独有的气质和魅力——深受诟病的当今中国的大学也概莫能外。有学者总结,大学具有三大精神传统:自主自治,学术自由和人文主义。在上述的杰出大学中间,它们体现得尤为突出。但是,每一所大学都不可避免要从这深厚的历史底蕴中吸取养分,每一名生活在大学中间的人都会深受这一精神的影响。以往的很多时代,大学研究高深学问,充当精英文化的导引者和现实社会的批判者。虽然屡屡与权势者或民众(很多这类故事在剑桥大学流传)发生冲突,那些穿着文雅的学究们倔强的抵制了侵蚀他们追求真理的圣殿的企图。美国的大学,则为我们提供了在大众文化占据统治地位的时代如何既巧妙的从商人和政府的口袋里掏出足够的经费,又依旧保持着相对社会的必要的超脱的典范。
  遇到困境的,当然不仅仅是当今中国的大学。精英文化的脆弱基础刚刚摆脱极权主义的群狼围攻,又陷入市场经济逐利逻辑的虎口。与之相伴的,是硬件设施日益先进的大学,逐渐丧失了“社会的良心”的功能和气质。以马加爵为序列之首的大学精神沦丧的典型,接连降低了人们对大学生本就有限的高度心理预期;大学生自身,也甘愿从天堂堕落人间,开始拒斥崇高而向庸俗屈服(大学生的日趋“实际”在相关的调查问卷中明显的体现出来)。


第 [1] [2] [3] 页 共[4]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