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纸做的包子”与法治之心
阚敬侠
【关键词】新闻;道德;法律;法治
【全文】
昨天,7月19日,“纸做的包子”再度成为中国新闻界和网络论坛的一大热点。这情景颇似7月8日北京电视台首次报道的时候。公众包括新闻界和政府的态度也是如此,那时几乎是一边倒的惊呼和检查,现在则又几乎是一边倒的惊呼和检查。不同的是,那时惊呼和检查的是无良商贩,现在惊呼和检查的则是无良记者。转瞬之间翻云覆雨,颇具戏剧性。
之所以说公众的态度几乎是一边倒,是因为偶尔还有一两声疑问。据南方都市报说,早有网友在最初报道之后就发帖表示疑虑。据新京报等说,北京电视台的编辑人员也曾经有过疑问。就在昨天,又有网友对现在的说法表示怀疑。有人还分析了之所以相信有“纸做的包子”的公众心理。可惜,这样的声音不是主流。
笔者刚看到“纸做的包子”时,很有疑虑。不要说专家检验了,就是普通人吃,也很容易辨别口味。但是,转念一想,一则现在正逢猪肉涨价,二则假冒伪劣层出不穷且无所不用其极,三则主要面向民工和低收入者的路边小饭馆的食物质量差几乎是不争的现实,四则记者不太可能杜撰这样影响重大的新闻,除非他以后不想好好干了。所以便信了,并告戒家人不要买早点小店的包子,其实原本也很少买。
昨天复看到“纸做的包子”是假的新闻,真是大吃一惊,同样是疑窦丛生。从报道来看,说它假似乎也很有道理:这是记者根据某些传闻自己导演的一场骗局,而朴实的小贩不慎上当。一般人从新闻的客观性来说,都认为这是故意制造的事件,不是新闻,所以称之为虚假报道。但是,要知道这则新闻使用的采集方法是暗访,其事实的客观性实则比公开采访要更高。
因此,究竟是否虚假报道?这的确是个问题。我们首先必须认同什么是虚假报道。是否可以这样简言之,虚假报道就是指与事实不相符合的报道。那么,什么是事实?事实就是客观存在或发生的外在表现。以此来看,“纸做的包子”新闻所包含的事实应当是“为节约成本多赚钱,无良商人制作和出售纸做的包子。”而节约成本多赚钱的话,商贩确实说过,纸做的包子也不是虚无,而是确实存在。因此,这个事实并不能简单否认。这就是有些人对所谓假新闻的说法心存怀疑的根本原因。认为是虚假报道的主要理由是,这个事实是在记者的主动引诱下发生的个案,而且没有普遍性。显然,这与衡量虚假报道的标准是不同的。
因此,这实际上是关于采访手段正当与否的问题,而不是真假新闻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