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新闻自由和司法独立解决上访问题——答《亚洲周刊》问
贺卫方
【全文】
上访机制效率低下问题严重,地方当政者对上访者心存敌意,上访也无法真正舒缓群众的冤屈。中国需要下情上达的畅通渠道,需要透明度高的决策机制,需要独立的司法体系。
在中国民间,“上访”可谓是一种最传统的民意诉求机制,上访是弱势群体有望维权的法宝。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贺卫方却认为,如果没有新闻自由和司法独立两方面的制度建设,单纯透过新的《
信访条例》修改和强化上访机构的权力,就能解决民怨民愤,是完全不可能的。一种制度的形成和完善,需要一种社会压力的积蓄,一个明智的统治者,能有效地把社会的压力引导到合理的制度建设途径上;不明智的统治者,往往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断地运用一种旧时代的做法,令病情暂时缓解,病却越来越重。以司法制度、比较法学、法律理论、法律史学为研究重点的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贺卫方,在北京接受了《亚洲周刊》的访问,谈了他对中国几十年来上访不断的看法。以下是访谈摘要:
问:你如何看待目前一波又一波的上访潮?
答:上访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因为这种制度很独特,在中国存在了几十年,彷佛是一个非常行之有效的对社会实行控制和了解基层讯息的一种途径。但最近一段时间,政府机构对上访存在很大敌意,尤其是对到北京和各省会上访的设防,想方设法堵住他们,不让上访。同时,上访机制本身存在的效率低和腐败问题严重。对群众来信、上访人员前来递交的材料,上访部门转给有关机构,有关机构又要求有关部门对这些书信材料所反映的问题定期处理、给出明确答覆,但往往没有途径采取跟进的措施,问题也就不可能得到真正解决。
问:听说你也常常接到上访人员的求助?
答:作为一个从事法学研究的学者,我也常常成为上访者寻求帮助的对象,几乎每天都接到一些来信,还有一些直接跑到办公室来,向我诉说他们的委屈,希望我出面帮助他们说话。其实,一介书生能做的事也有限。老百姓有时也是病急乱求医,没有办法指望上访制度有效地解决问题。还有些地方政府和有关信访部门勾结,希望不要将上访人和反映的问题向上通报,把上访书信和材料直接给政府有关部门,事情就这样算了结。所以老百姓就像无头苍蝇,跑了政府部门跑司法机关,跑了司法机关跑人大,跑了人大又跑新闻单位。
问:上访问题的症结在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