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琐话中国法律学人的四帧生活图式[1]

  六、简短的总结
  通过中国法律学人的四帧生活图式的剖析,我们发现要走出四周无所依的“明希豪森困境”,只有靠学人自觉的理论践行和完善制度。而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对理论知识研究、知识界言说体系和中国实践现状的严肃彻底的批判[36],明晰和揭示各种被遮蔽的现实,刨梳出历史传统资源、当下社会的本土资源和西方的文化精华,唤醒国人的主体性权利意识,共同探寻中国的良善/德性生活图景。
  草/希普
  二OO七年五月于小谷围岛
  
【注释】  维特根斯坦在其语言游戏论中把命题比作图式,借此形象地解释语言与现实的关系(见赵敦华:《现代西方哲学新编》北京大学出版社第87页)。笔者仅是为了更形象地揭示中国法律学人的学术生活,将其概括为四帧具有相对清晰的图式,在一定意义上借用了语言游戏论中的这个概念。

参见舒国滢:《走出“明希豪森困境”》载自阿列克西《法律论证理论》(代译序)中国法制出版社

搜狐网2007年03月30日《2007中国大学各学科排行榜——法学100强》转载 武书连主编《挑大学选专业-2007高考志愿填报指南》、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

参见贺卫方《法律教育散论》载自《中国法律教育之路》中国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第117页注6

前些年法学本科毕业就业率稳居倒数第一,这两年状况稍有改善,却依旧非常严峻。详细消息可参考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2007年04月28日载《粤2006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报告》。

当然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教育产业化致使法科学生人数骤升,目前,全国开设法律专业的大学已经有600多所,在校法律专业的学生约36万人,而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总数约338万人,从规模上看,法学教育在整个高等教育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见正义网2007年1月5日《法学教育:大众化,还是精英化》)。但是只要对上世纪民国初期和八九十年代的法科学生的表现进行分析,我们就会发现并非没有言说社会的可能。限于篇幅,笔者在此不作赘述。

这是苏力先生一本著作的书名。作者在跋中谈到,基于两点因由来取了“不仅切题,而且也是一个不错的概括”书名,亦担心读者会误认为“这是一本关于如何读书、如何欣赏或文字批评的理论书”(见苏力·《阅读秩序》跋)。笔者并未从作者或其认为可能误解的方向言说这个话题,亦如作者觉得这个词对本节内容“是个不错的概括”,故用之。

当然也可能存在其他原因,如意识形态的拘束;王人博先生在一次讲座中也谈到,他想要看的书很多都找不到。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