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国法律理想图景与反本质主义——一个“本质主义者”的追问

  在罗蒂看来,“西方哲学自产生以来一直将现象和本质,外在与内在加以区分。十七世纪以来,一些哲学家认为在主体和客体之间,人的感官和心灵结构与事物本身的存在方式之间存在着一道屏障,并认为人们无法越过这一屏障而达到实在和客体。19世纪以来,哲学家们则在语言与其对象之间设置了一道屏障。罗蒂把这种区分的观点叫做本质主义”。 这种本质主义分析方式的产生与运用都是由人的需求决定的。人的存在和生活需要确定与连贯、简单与统一,这源自人的心理需要。故此,人类思维与人建构的理论往往都以发现客观的确定性、连贯性、必然性、规律性、简单性和统一性为目标。同时,人类需要一套系统的“本质性”的评价原则和标准来规范和评价纷繁复杂的外在现象。
  2、反本质主义
  到了现代,西方哲学认为必须消解以普遍性淹没个性的传统哲学。在这个消解运动中,反表象主义、反本质主义、反中心主义等构成了“消解”的内容。其中,反表象主义消解了主体与客体的认识的二元对立,即消解了客观性,而反本质主义消解了现象与本质的逻辑二元对立,即消解了人们所追求的超验的“本质”或“本体”。 或者说,“西方哲学试图在摆脱形而上学二元论的影响,这种二元论是从古希腊那里传承下来的:它们是本质与偶然、本体与属性、表象和实在之间的对立。这使西方哲学放弃了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区分,在来自心灵的人类知识因素和来自世界的知识因素之间的区分” 。所以,反本质主义就是放弃了将现象和本质、外在与内在加以区分的思维方式。罗蒂这个实用主义者将传统哲学关于表象、知识是否对世界的正确认识的问题改造成这些表象和知识能否有效地为人所用的问题。当然反本质主义是当代哲学(尤其是后现代主义)中的一种普遍的趋势,而非实用主义所特有。海德格尔和维特根斯坦等人都表达了极为类似的观点 。
  在反本质主义的涵摄之下,罗蒂否定了任何带有普遍性、确定性、必然性的东西,他所追求的是多元的,而非一元的理论和文化,即以多元代替一元,以具有相对适宜度的共识取代对客体本质的探求。正如罗蒂所言:“反本质主义者不是根据与客体内在特征的关系,而是借助在研究者中间取得共识的相对适宜度来定义术语‘客体’的。正如表象和实在的区分已经被两个描述相当效用之间的区分取代一样,客观事物和主观事物的区分已经被形成共识的相对适宜度所取代。”
  这种反本质主义的分析方式告诉我们没有一种探求所得的结论是“本质性”的。凡是自称为“本质性”的结论都逃脱不了被另一“本质性”的结论代替的命运。正如黑格尔所言:“诚然,每一种哲学出现时,都自诩为:有了它,前此的一切哲学不仅是被驳倒了,而且它们的缺点也被补救了,正确的哲学最后被发现了。但根据以前的许多经验,倒足以表明新约里的另一些话同样地可以用来说这样的哲学,——使徒彼得对安那尼亚说:‘看吧!将要抬你出去的人的脚,已经站在门口。’且看那要驳倒你并且代替你的哲学也不会很久不来,正如它对于其他的哲学也并不会很久不去一样。”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