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人性与科学及逻辑

人性与科学及逻辑


征汉年


【摘要】科学是可以怀疑的,真理是不容置疑的。有些聪明的科学家常常也会犯一些低级的错误,简单的归纳并非得出真正的科学结论。把所有的“实验”都看成“科学实验”是不科学的态度。人之初本无“善”与“恶”之区别,只是评说的人多了,也就“人之初性本“善”与“恶”的界限。
【关键词】正当性;善;恶;伦理;科学
【全文】
  《海外文摘》第8期报道称:“德国心理学研究者的实验证实——人之初性本善”。具体心理学实验是这样的:研究人员“在24名刚刚会爬的婴儿面前做简单的动作和表演。大个儿研究员假装打小个儿研究员一个响亮的耳光,被打者佯装掩面而泣。此刻,所有婴儿都震惊了!24双愤怒的眼睛都集中在打人者身上,然后婴儿又以怜悯的目光投向被打者。有的甚至流下同情的眼泪。”还做了另一个实验:“把婴儿专用毛巾整整齐齐挂在高2米的尼龙绳上,然后用竹夹子逐条夹好。接着研究员故意笨手笨脚,将许多竹夹子掉在婴儿的地铺上。随着竹夹子落地声,实验室全体婴儿在几秒钟内做出想要帮忙的举动。一位婴儿急切地手脚并用地爬过来,抓起一个竹夹子推到研究员脚边”。因此,实验者就得出这样的结论:24名婴儿都表现出同样的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的热情。在婴儿身上体现了出来。进而又推导出:“人之初性本善”是个真理的结论。
  人之初性本善,还是人之初性本恶?这种争论,往往因争论者所站立的视角不同,而结论不同!“善”与“恶”本来就是伦理学的基本概念,人的本性又是一个哲学命题(人们往往将考虑:“世界是什么?人是什么?”等问题纳入哲学的命题范畴)。倘若,用科学的态度来面对这个哲学化的伦理问题,这些争论的基点又是一个伦理问题(一种巧妙的逻辑循环,似乎像:“先有鸡后有蛋?还是先蛋后有鸡”的命题)。
  那么,人之初,其性到底是什么?要想认证这个命题,不妨抓住这两个“前提”:
  第一个需要注意的认证“前提”:人是一类高级动物。客观地讲,人性根本的是具有动物的本能,对动物的本能,用伦理的视角来评判,可能就很难说是其结论就是完全正确的。举个例子,请问“猫拿耗子”是善?还是恶?从动物保护者视角(每一类每一种每一个动物都有自由生存权利),也许“猫拿耗子”是一种“恶”,是“强者对弱者的欺凌”,这是大大的“恶”;倘若用普通人的观点(人类的伦理基点:耗子与人争取粮食,是一类坏种动物),那“猫拿耗子”就是“善”,是“替天行道”把那“耗子”坏物灭门,这是大大的“善”!
  瞧!同“猫拿耗子”的事实或行为得出不同的“善”与“恶”的论断,不是这个事实或行为的本身有什么变化(仍然是“猫拿耗子”这个行为本身),而是我们评判者的不同,特别是具有不同伦理观的评判者必然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同样的逻辑,我们对人之初,人性的善与恶的认证,会有同样的“争议”。


第 [1] 页 共[2]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