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高考与校园华尔兹

高考与校园华尔兹


李绍章


【关键词】高考;教育;应试教;素质教育
【全文】
  土生阿耿教育夜话系列网文:
      高考与校园华尔兹
     ■土生阿耿(上海政法学院法律系)
  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一版刊发消息《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和社论《搞好大学招生是全国人民的希望》,标志着中断了11年的高考制度正式恢复,至今已有30年了。教育部提供的数据显示,在恢复高考的30年间,大中专学校共录取了3600万人,为国家选拔了大批人才。30年来,高校录取率大幅提高,1977年报考人数约570万,录取人数约27万,录取率为4.7%;2006年报考人数约950万,录取人数约540万,录取率为56.85%;2007年计划招生570万。到2006年底,我国高校毛入学率已达22%,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
  显然,从官方公布的这些数据来看,作为普通高等院校选拔考试,这一制度无疑立下过汗马功劳,无数个寒窗苦读、挑灯夜战的小孩子或者大孩子,正是心惊胆颤地淌过这座“独木桥”,如愿以偿地圆了“象牙塔”之梦,神采奕奕地步入“天之骄子”行列。
  高考制度赢得了鲜花与掌声,但也越来越遭受着铺天盖地的种种质疑,褒贬之声不绝于耳。人大代表的“高考取消论”也鱼贯而出、一语惊堂,极有杀伤力地冲击着这一具有顽强生命力的选拔制度。
  为了上大学,笔者曾经亲自使用过三次高考,前两次检测被淘汰,第三次终于成就了我的儿时梦想。出于私利,当时对高考制度极其痛恨,平时学习成绩不错,每次模拟考试名列前茅,但好事儿为何偏偏败在了高考的考场?每与家人抱怨,父亲总是摆出一副很认真的样子,为高考唱赞歌。说什么“高考考验的不仅是考生的学业素质,还测试了考生的心理素质”,“小型考试面前成绩好,大型考试面前成绩糟,将来踏入社会,真正到了关键时刻,可能同样心慌事不成”。那时我才刚刚成年前后,父亲这翻话难以听懂,还以为在故意刺伤我。但后来逐渐理解了老人话,明白了一些起码的生活常识与处世道理。今天,面对人们对高考制度的痛击,我却感到些许的莫名其妙。高考制度本身究竟错在了哪里?到底有何罪错足以使其到了被宣判为“死刑”的地步?
  想了半天也想不通。呼吁取消高考,理由总是一大堆,比如“高分低能”、“应试教育”等流行性指陈。可是,这些病症之所以滋生,并非高考本身招惹,真正要害在于教育本身出了问题。高考向来是根无形的“指挥棒”,中学教育尤其是高级中学教育,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无不是把高考视为总裁判。教育质量如何,就是以考取大学的数量为衡量指标。在这一项下,还要分出考取本科院校比例、考取重点院校比例等等。中学生的素质考核与质量评价,也单一地限制在统一的条框之下,人本来应有的个性追求与实现无从实现。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内容也局限于升学,考上大学就等于成了“龙凤”,反之则被视为一个“不争气的孩子”。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