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连坐制度与普法教育——论成立服刑人员亲属帮教组织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紧迫性

  连坐制做为适宜于区域封闭教育社会的普法方法,其作用是颠覆性的,它将各封闭教育进行批判,并将其分化瓦解进而实现法制教育的统一,“人人自危,户户自保,禁尚有连于已,不仅自己要学法守法,还须督促他人学法守法,学法也变成共同危机,用连坐的惩罚的强制力来普法,万变不离处罚,普法教育也变成法律。
  二、惩罚的自觉性是普法始动力
  现在的普法教育已经不适用于连坐这样的制度,教育环境的变化,人民利益的统一、法制的统一,教育已经由过去的封闭教育变为多元的,开放的社会教育,连坐是对整个社会教育的批判。但这个批判就是本文的动机,这个批判如何对社会进行惩罚呢?做为社会成员,这个批判也就是对自我的批判,这就涉及到教育的最终目地——自我批判,也就是自觉的惩罚。
  自觉的惩罚就是社会哲学思考,对人自身的思考,人从何而来,与这个世界的联系。从生理学意义上讲,人之生纯属偶然,而人之成长是受父母社会抚育教育,因此人应当以感激的心态来面对整个世界,这是人之本,相互感激共生于一世是做人的基本法律,也是社会得以存在的自然规律。“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如果破坏这样一个共建的自然法则,那就是对自己对社会的伤害,这样生命就不再是幸运的偶然,而是自虐的煎熬。生活就是等待死亡的恐惧,正因如此才具有了刑罚的根本意义,自己对自己生的诅咒。
  因为感激而生悔恨才有了法和罚,法是生存的原则,共生的欢畅,悔恨是亲手扼杀生的希望,我们现在是否应当制定一部普法,法来解决普法的问题呢?这意味着社会的整体惩罚。万变不离惩罚,而普法就是要将惩罚的痛苦、悔恨传递到每一个社会成员身上,要感同身受,要痛吾痛及人之痛,人之痛及已之痛, 要将这些触法犯禁的社会成员对惩罚的感受传递到其他成员身上而感同身受,触目痛心,不仅要交流爱心,还要交流痛心,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法制教育的目地,最大限度地使用教育资源,在我们这样一个与人口基数相对的教育生产力低下及资源贫乏的社会,这是必由之路。
  这就又涉及到惩罚的公开,不仅是要公开什么样的惩罚而是过程,不仅是要社会成员自觉去痛罚,而更是要有组织地用心去“痛”,那么就需要一个与惩罚有直接利益相关的核心团体,他们将自觉地组织起来完成这一促进全社会去感受惩罚痛悔的心路旅程。这个团体的核心就是受惩罚的人及他们的亲属,及一切自认为对他们的过错应承担责任的人,他们因悔恨而具有巨大的自新动力,在这个惩罚公开的过程中,他们是受益者,他们的悔恨将因惩罚的公开而获得向世人忏悔,原谅的机会,如果惩罚不公开,那就是人为的分裂社会,世上只有执法的“对人”被执法的“错人”。
  三、服刑人员及亲属是普法核心利益的主体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