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性别平等还是男女有别?——女性优惠待遇的合宪性探究

  不难看出。我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的优惠条款基于生活事理,具有符合“事物本质”的正当依据。
  但是合乎“事物本质”的优惠待遇如果差别程度超过必要限度,就有可能构成对另一些团体或族群的“反歧视”(reverse discrimination)。因而妇女权益保障法的优惠条款是否最终具有合宪性,还须接受宽严不同的审查基准的检验,亦即通过一些“量的标准”来控制其合宪性。
  四、差别程度的合比例性检验
  若要判断差别待遇是否合乎比例而未逾越合理限度,必须依据立法事项所涉
  及的实体权利之性质、立法目的及手段综合判断。在此之前,先得选定符合该当事项的审查基准或曰判断基准。在美国,如所周知,针对种族和性别的“差别待遇”(这里通常针对“恶意分类”而言),宪法判决创造了“双重基准理论”,即严格审查与中度审查,前者适用于种族分类而后者适用于性别分类。“优惠待遇”(或曰“善意分类”的差别待遇)的审查基准是否与上述一般“差别待遇”一致?美国实务仍然为我们提供了不失参考意义的范例。在较早的关于种族的“善意分类”案件中,如1978年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v.Bakke案,美国最高法院的多数意见仍坚持了种族“恶性分类”一致的严格审查基准。⑤此后在整个八十年代美国基本上延用这一标准。[5]但至九十年代初发生的Metro Broadcasting,Inc.,v.FCC[6]案时,多数大法官的立场就有了重大转变,改为适用中度审查基准,认定联邦传播委员会对少数团体或族群特别优惠的作法合宪。在性别优惠措施方面,大法官则更快达成共识,在一系列的案件中虽均同等适用恶性歧视时的中度审查基准。[7](230-231)但是在审查操作技术上基本上巧用“不咬人”⑥的中度标准作出合宪判断。如优先晋升、较迟退役、排除早年较低工资等[8],均被认定无违男女平等的宪法精神。总言之,“善意分类”的差别待遇显然较“恶意分类”的差别待遇使用更为宽松的审查基准,通常为中度审查基准。
  参酌美国经验,我国在判断基准的选择上,还应考量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的宪法原则这一制度事实,它与坚持自由主义的宪法理念的美国相比,立法在扶持弱势的群体以实现公民社会权方面,无疑负担更大的法律义务,同时享有更大的立法裁量自由。所以对立法采取优惠措施的宪法判断,选择比美国略为宽松的审查基准更为妥当。换言之,我国立法保护弱势者的优惠措施的审查只有在涉及最基础性的宪法权利,如类似选举权的参政权或基本人权的核心领域等受侵害的情况下,才适用中度基准作审查,其他情形下,一般宜适用合理审查基准。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