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我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生态保护问题研究

 可见,如果一种资产沦为公共产品,任何人都可以无偿使用,那么就会造成毫无限制的使用,从而导致公共产品消失个体利益受损。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现在还未纳入经济价值的范畴,但事实上,我们每一个人都在无偿的使用它,如果没有一种实现这种无形生态资产的机制,那么很有可能会造成“公地的悲剧”,最终,受损害的是人类自己。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大量的福利,并且大多是无偿的,而现阶段土地利用则大多以单纯经济利益为目的,在这种目标下的土地利用对土地利用类型的影响导致了各种自然生态系统的面积大量减少,生态系统提供的服务功能也大幅度减少。因此,通过技术手段对各类生态系统的生态价值进行数值化核算,可得出土地利用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定量化结果,使土地利用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有直观的评价,并以此为据修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效地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也是研究土地资源生态价值的意义和目的所在。
  2.实现土地资源生态价值的对策
  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我们在确认自然资源经济价值的基础上确认其生态价值,土地生态价值观的确立,有利于人类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规范保护生态环境的行为。而要把这种生态价值变成人们考量经济活动的指标,就必须建立实现这一价值的制度,使环境资源的生态价值真正成为一种资产,实现资产化管理,使之脱离公共产品的范畴。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实现这一目标的对策。
  (1)首先应当建立清晰的土地生态产权制度
  土地作为生态系统的作用是可以量化的,这些量化的价值是一种服务资产,它不是以有形物的形式出现的,而是体现在环境质量和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上,因此这种资产应该进入经济活动的内部,以实现它的资产价值。也只有实现了生态价值的资产化,才能在实践中建立生态产权制度,规范生产者开发利用土地的行为。在生态产权不清的情况下,生态资源的社会再生产与一般商品的生产过程是割裂的,生态价值没有通过一般的商品价值的实现而得到足量的实现,结果导致少部分人对生态资源开发的获益是建立在多数人环境损失的基础之上的,这种损失就是资源的枯竭、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国家对生态资产行使公共管理职能,就必须建立一整套包括生态产权界定、配套、流转、保护的现代产权制度[7]。政府采用生态定价、生态税收等手段,加强市场对生态资源的调控,使得外部成本内部化,约束和规范生产者把资源利用、废弃物排放纳入生产成本统筹核算,同时鼓励消费者适度消费,也可激励更多的企业从事废物再生利用,达到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的目的。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