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物权法中的“物”对财产犯罪对象的影响——以盗窃罪为中心的检讨

  在上述我所提交的两组证据当中,为什么针对虚拟财物能否成为盗窃罪的对象会有如此的改进方式,那纯粹是因为注意到民法上物的概念与刑法保护的必要性之间的关系,并针对这种关系作出的种种努力。否则,根本没有必要去顾及民事法律的一些问题,尽自将刑事法律作为了一个独立封闭的空间来自生自灭好了。
  三、结论
  从上文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粗略地感受到如果采不同的物概念势必会对盗窃罪的立法与司法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且这些影响是如此实际地触接到刑事案件的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我们也能约略地体会到,其实刑事法律与民事法律之间却也有如此的联系与融合。长期以来,单一地固守刑事法律的传统,不注意汲取民事法律的养分是检察机关法律适用过程中的通病。但愿,因《物权法》的颁布,我们不再如此漠然!物的理论与刑事法律的保护之间,理论博大,实践性强,加之作者才疏学浅,对这一议题的描述只是“蜻蜓点水”,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诸君批评指正。
  
【注释】  1赵秉志主编《侵犯财产罪研究》159,中国法制出版社,1998年4月北京第1版。
2大塚仁著《刑法概说(各论)》175,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第1版。
3王利明著《侵权行为法归责原则研究》6,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修订版。
4韩忠谟著《刑法原理》10,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10第1版。
5同上9。
6大塚仁者《刑法概说(总论)》23,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第1版。
7卡尔拉伦茨《德国民法通论》380,法律出版社。
8同上381
9周林彬著《物权法新论》98,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3月第1版。
10王泽鉴著《民法总则》208,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11王利明主编《民法》90,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6月第1版。
12同9,101。
13同上110。
14黄松有主编《物权法条文理解与适用》42,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3月第1版。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