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陈瑞华:巅峰之作还未到来

陈瑞华:巅峰之作还未到来


孟澍菲


【全文】
  33岁时北大法学院最年轻的教授
  北大法律信息网上有陈瑞华的主页,我是常客,不过,与他见面,这还是第一次。
  “怎么就来北大教书了?”我开门见山地问。“我赶上了一个好机遇。”陈瑞华说,机遇可以改变人的一生。
  的确如此。能够成为北京大学法律学系第一位法学博士后,对于陈瑞华来说,是一个机遇,然而,机遇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1985年,陈瑞华考入中国政法大学学习法学,从学士到硕士、再到博士的十年中,他几乎看完了图书馆里刑事诉讼法方面的所有英文原著。“到北大后,我的视野大大拓宽了,不再‘以法论法’,而是开始联系各学科的相关知识,综合考虑。”毕业留校后的他,在33岁那年被评为教授,成为当时北大法学院最年轻的教授。
  “做教授难,做北大教授更难!”
  陈瑞华被人提及最多的是他33岁那年被评为教授,在当时的北大法学院创下一个“最年轻教授”的纪录,这个“纪录”曾被他保持了多年。“‘北大法学院最年轻的教授’好像很风光,但是对我而言,承受的是别人难以想象的压力。”
  处女作 睡觉时都要放一本在枕边
  “我的第一本书虽然只是我学术生涯的开始,却深深影响着我的学术之路。”
  1997年,陈瑞华出版了他的第一本学术著作《刑事审判原理论》,这部专著的贡献,在于对刑事诉讼价值的理论研究。尽管在法学界引起不小反响,多次获奖并被多所大学法学院列为研究生学习诉讼法学的必读参考书,但是在出版前却几经周折。
  “这是我的博士论文,在答辩过程中受到了一致好评,答辩后我自视挺高,觉得前途一片光明。但没有想到的是,在以后的几个月,这本书稿竟几次被出版社退回来,以至于我一度产生了放弃出版的想法。”
  回忆起那段往事,陈瑞华笑着说:“这本书倾注了我太多的心血,当时计算机还没有普及,初稿、修改稿全部是我手写出来的。不怕你笑话,新书刚刚问世的那几天,我激动得睡觉的时候都要放一本在枕边。”
  现在看来,在刑事审判性质、价值标准、程序正义理论、诉讼原则、诉讼构造分类等方面的研究取得较大突破的《刑事审判原理论》,可能不属于陈瑞华的巅峰之作,甚至连代表作也算不上,但却确定了其学术生涯的基调。


第 [1] [2] 页 共[3]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