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职能的分散化与第三部门的发展
李昕
【摘要】转变政府职能是我国行政改革的核心。在这一背景下,第三部门作为市民社会的基础组织,承接着政府逐步退出并转交给社会的部分公共职能。它的独立程度和发展水平将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中国社会进步和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标志,因此,发展完善我国的第三部门,以满足社会对公共服务的多元化需求,弥补政府组织官方色彩过浓、行动僵化等弊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行政改革;公共职能;分散化;第三部门
【全文】
从“公共权力”走向“公共服务”是现代行政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一发展极大地拓宽了公共行政的外延。伴随着这种扩张趋势,引发出行政民主化、灵活化以及方式多样化等现代行政的需求。为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提高行政效率,改革僵化体制,调整政府模式,在“有限小政府”的前提下,发挥行政作用,满足多元化的社会需要,成为现代行政面临的双重目标。这一矛盾最终的解决途径是行政分散化,即将公共行政的职能分散于多个主体,培养、扶持政府之外的其他公共服务机构,改变传统国家垄断公共行政的局面。这使得现代行政从政府的直接行政过渡为直接行政与其他非政府机构间接行政的并存,从而实现了公共职能的分散化。
一、行政改革与公共职能的分散化
(一)改革与传统体制的解体
国家全能是中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实质核心。在这种体制中,国家集政治、经济、安全、福利等所有职能于一身,垄断所有的社会需求配给手段与功能,成为自然资源、社会资源最终意义上的占有者和分配者。与此同时,个人作为社会基本成员的生活被最大可能地公共化。伴随着这种全社会的公共化改造与同构,私人领域淹没于公共领域之中,市场与社会被吸纳、同化于国家内部,从而实现了整个社会结构的单一化与纯粹化,形成了公与私复合,国家与社会同一、合体的特有社会现象。
自1978年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全面而深刻的变化。这场以“市场化”为主导的改革以经济领域为突破口,进而引发出社会领域的变革,使得中国社会结构面临着重大的调整与变迁。这一调整与变迁预示着全能国家的逐步解体,以及社会、市场要素的重新整合与分化,预示着传统的一元化社会结构已逐步为国家、社会、市场的三元结构所取代,并促使传统政府垄断“公共职能”的行政模式得以瓦解,新的适应市场需求的行政体制正逐渐建立与完善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