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4.26世界知识产权日——中国在行动

  先说科技创新。这里有误解。有人说科技创新包括科学创新和技术创新。但我们说科学创新其实是基础性创新,远离市场的。如果物理化学用知识产权评价会让我们失掉更多资源优势。于是知识产权上主要是讲技术创新。
  现在政府有个“自主创新”的提法,这个是政策性语言,不是一个科学的语言。我们不常常谈,但被外国人揪住。他们说,我们是不是就去又闭关锁国自己研究啦?其实不是,它具有明显技术创新的含义,就是创新这个词,而不是闭关锁国。我们提主要是以创新研究为主,而不是跟踪研究和仿冒研究。于是我们解释可以说是开放式的、不排斥和他人权力依赖的创新。
  还有就是“自主知识产权”,其实一个产品上往往有多个权利人,而不仅仅为一人所有。不排斥和他人权力的依赖交叉和知识产权的采购。于是我们在谈自主的时候,一定注意不是推倒重来,自己单干。
  知识产权和科技创新的关系
  知识产权的正面和负面都存在。知识产权能激励创新和经济增长,刺激竞争,保护消费者利益,创造新的市场如知识产权贸易。但是我们也看,负面作用也存在。国外的研究报告提到,没有一个经济学的证明它是一定促进创新的。为什么马来的专利法比日本早,但专利拥有量比日本糟糕。制度本身的存在不是当然促进创新,只有人充分有效的运行才好。另外看宽泛保护会阻碍后续创新。我们的笔记本电脑、墨盒,如果他们变成基础性技术,给他宽泛保护,实际是阻碍创新的。另外对技术的扩散和市场竞争产生负面影响。我们看天网,现在信息很少,我们就开始用交互式软件,ftp ,maze,等等,我们没有犯罪感,但按著作权法,我们是违法的。我们能不能先用后给钱,或一用就许可然后给钱呢?我们没有这样的制度。于是有人发明了CC许可证。这个做法是对版权的挑战,但只是在现行制度内的改进,是自愿放弃权利的许可。其产生原因就是技术扩散和市场竞争的负面影响。于是我们看,知识产权也有负面作用。希望同学们能够意识到,这个制度并不像人们想象得那么美好。
  于是有人做了这样一个论证。这是美国一个经济学家的一个论证,以专利制度为例,说专利保护和人均收入是一个U型函数,而不是线性函数。这样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中国这么多企业就是不重视知识产权,不是积极参与者,而是政府的评价体系下不得不重视,很多还是在被动挨打后重视的。什么时候开始增强呢?过了临界点,研发越多希望保护越好。中国很少企业过了临界点。专利局看,中国企业的专利拥有量,要和IBM那样的企业相当,我们差不多在强保护阶段。我国最多的专利企业华为,去年有3000多件,但很多没授权呢。华为在国外常常反对他人专利的强保护,而在国内又需要国家给他强保护,否则就宣扬把厂子挪到印度去。微软去年被一个公司起诉,关于MP3。他说他已经知道了,并且给了钱了。但权利人称它给错人了。一审,微软必须向权利人给5.3亿美元。微软认为冤枉,于是提“交互式技术标准应该限制”。再看IBM,今天它副总裁说,专利制度有了问题,我们到了医治它的时候了。我们用于剔除专利杂志的资源太多,于是我们用于创新会好很多。很多学者也称,60%以上的专利都是防御性的、无用的或者有问题的专利。但可惜,无效之前,要给这些专利付钱。但要无效掉,要花很多的钱。这就是我们企业很少在337调查上纠缠。我接触这样纠缠的大企业的老板就说,我常常会想些很见不得人的方法减少律师费。用优惠政策,我们的律师费,一个企业都得150万美元。美国人自己用在专利无效、剔除无用专利上的钱太多了。我们最近谈知识产权执法的时候有这样一个案例。武汉有个公司做盗版,我们用一天处罚处理了。在重庆也有这样的行为,有人到重庆知识产权局提出。但程序还得去国家层面,然后返回,于是重庆用的时间是8天。于是国外称我们标准不一。但实际上,我认为用一天就查处的是不合法的,是否符合法律程序很难说了。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