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让理论替我们去死——读《波普尔自传》

  这个第三世界类似于柏拉图的自在理念和黑格尔的客观精神,但与柏拉图绝对完美因而静止不变的之理念世界不同的是,第三世界有着“可错”的成分并且变动不居;与黑格尔将人当作客观精神之工具不同的是,第三世界而是人类活动的产物,虽然它具有自主性并能反作用于第一、第二世界,第三世界可能也应该因为人类有意识进行的批判活动(即找出并改正错误的活动)而得到发展。
  关于波普尔所谓的知识的客观性和第三世界的自主性,国内读者有一种张冠李戴的误解是将之等同于近年来流行于学界的“主体间性”,即主观间相互检验的非私人意义。(《客观知识》中译本序P5)事实上,象“没有认识主体的认识论”这样的演讲题目已经很清楚地显示了,波普尔的客观知识,是能够与认识主体相分离的知识。一本包含着客观知识的书是否能够被读到、是否能够被真正掌握,纯属偶然;但书中的知识不会因为没有被读到就不存在,知识就“在那里”,一直都在;标志这种存在的是一种被阅读和被理解的潜在可能。——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认为,波普尔的第三世界对于认识主体来说,不仅仅包含着已经向其呈现出来的现实世界,同时还包含了一个有待探索的可能世界。
  不止如此。在波普尔看来,属于第三世界客观知识不仅能象物理世界一样独立于认识主体,甚至还可以部分地自主于其创造者:人类所创造的知识中,总包含一些“出乎意料”却“不可避免”的成分。例如,自然数列是人类的作品,但奇数与偶数的区分以及素数的存在却是人类创造自然数列之活动中“预料之外”却又“不可避免”的结果。这种被哈耶克称为人类活动之意外结果的存在,既是支持第三世界具有自主性的证据,也是知识之客观性的一种表现。正是基于知识具有这种客观性的认识,我们才有可能将知识与知识生产过程区分开来,将思想过程的世界和思想过程之产物的世界区分开来,从而更好地理解波普尔为什么要一再强调他关心的是知识产品本身,而不是知识的生产过程。
  这样一种第三世界为何如此重要?波普尔的答案是:在第三世界出现之前,人类的进化和整个自然界的进化一样,服从的自然选择法则,不改正自己错误的物种注定会灭亡。这就意味着抱住自己的错误死不悔改的人等于自取灭亡。然而第三世界的出现带来了一种新可能:在第三世界中,人类能够通过批判有意识地发现和消除自己的错误,这使得使人类有可能在自己的错误理论导致自己灭亡之前“有意识地选择”消除那错误。如果说,在这之前的生存竞争中“(错误)理论的支持者被淘汰”,那么这之后人类“可以让我们的理论代替我们消亡”(《进化与知识之树》)。——的确,一旦我们意识到,只有令旧的理论死去,作为理论创造者的我们自己才可能活下去,理性的选择当然就是:让理论替我们去死好了。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