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新西游与东渡

新西游与东渡


宋守亭


【关键词】西游与东渡
【全文】
  西接绵绵山脉,崇山峻岭;东临汪洋大海,茫茫一片。在这近乎隔绝的天地里,聪颖的炎黄子孙创造了辉煌灿烂、绵延至今的东方文明。辉煌自归辉煌,骄傲亦非不可,但长城阻却了匈奴的入侵,也隔断了彼此间的交流,如同地域的封闭一般,我们的中华文明缺少了交流的传统。
  论及中华法系,也多“封闭”云云。此话不错,但具体的讲,实际上是经历了一个由封闭到开放,复又回归封闭的循环。两汉是中华文明发达的一个高潮,而盛唐则是鼎盛的极点。中华法系的代表《九章律》、《唐律疏议》便产生于此间。
  盛世之际,开放之时;此似公理,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张骞出使西域,首先架起了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两汉开创的丝绸之路,蜿蜒向西,横切沙域,分支阿拉伯、印度,直至欧洲。把东风刮到西方,又给东方带来西雨,中华文明因此获得新的血液,且因其自身的优越性而为东亚诸国效仿。盛唐更是“百国朝贺”、各国富商巨儒“纷至沓来”。我想,中华文明最值得称道的便是这“海纳百川、兼容四方”的汉唐气魄!
  较之汉朝,盛唐更显成熟,理性。我想,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有一个"唐朝情结"。辉煌的李氏王朝像一段难以忘怀的旧梦,让我们炎黄子孙耿耿于怀。每当我们在"世界村"中闯荡得不顺心、不畅气,便会不由自主地放纵自己的感情,去赞美唐朝的风采,去追寻祖先的骄傲。唐朝的富庶、唐朝的强盛、唐朝的繁荣……忘不了的,当然还有唐朝的开放和自由。玄奘西游、鉴真东渡都也出现在盛唐时期。不管玄奘是否将《摩奴法典》带到了中国,但既称他为“唐三藏”,那印度法系的法律精髓“三藏”无疑是被传入的了。佛教的理念、教义无疑深深地影响了我们,虽然印度法对我们来说还是一片神秘的领地,我们对它知之甚少。也许这种法律文化、法律理念的引进比一部法典更为重要,因为引进一部法典有时只需要统治者的一句话就可以了。但法律文化、理念的引进、接受则要难得多。因为“一切法律本来是从风俗与舆论而不是从法理学形成的;也就是说,从不知不觉的活动力量而不是从立法者的武断意志形成的。”(萨维尼语)。同样,鉴真东渡日本,带去的也绝不仅仅是唐招提寺,实际上对于日本的书画、艺术、汉学、佛学、法律制度、医学等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其实,进行交流是最为重要的,交流的结果则往往超出原有的想象、预计。玄奘不仅译梵为汉,同时也译汉为梵。比如,他就将《道德经》译为梵文。当初,日本遣隋使的目的也仅仅是“闻海西菩萨天子,重兴佛教,故遣朝拜,兼沙门数十人来学佛法。”结果,却开始了“大化革新”、开创了一个“律令时代”。法学的研究亦然,诺瓦利斯语:一切认识、知识均可溯源于比较。有交流,才有比较。而交流之前,我们并不知道面对的法律制度是何等样物!神秘而已,我们的态度不应该是惶惶不安甚至畏之如虎,而是因为神秘,我们只有“知彼”才能“知己”,所以我们必须“知彼”。


第 [1] [2] 页 共[3]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