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非法占用农用地罪的司法认定问题

  但在笔者看来,本罪应该是实害犯,而不可能是危险犯。理由是:
  首先,从本罪的主观方面分析。在司法实践中,本罪行为人主观上一般表现为间接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己非法占用农用地的行为可能造成农用地的大量毁坏,但基于各种目的或者动机,而放任这一危害结果的发生。换句话说,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造成何种结果处于不确定的状态。笔者也赞同,在间接故意犯罪中,只有发生特定危害结果时才成立犯罪,这时不存在犯罪未完成形态。质言之,所有的间接故意犯都是实害犯。这是理论上的通说,也是司法实践经验的总结。因此,此时持“足以造成耕地大量毁坏的,也应以本罪论处”的观点并无立足之地。
  理论上虽然对本罪的主观方面存在争议,但都不否认本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我们认为,在法律没有排除直接故意或者间接故意的情况下,行为人主观上是直接故意或者间接故意都是可能构成本罪的。正如张明楷教授所言:“既然间接故意都能成立,直接故意更能成立;……在刑法分则中,凡是由故意构成的犯罪,刑法分则条文均未排除间接故意;当人们说某种犯罪只能由直接故意构成时,只是根据有限事实所作的归纳,并非法律规定。”[9]
  那么,在直接故意犯罪情形下,该种观点是否能成立呢?理论上的通说认为,直接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在非法占用农用地罪中,若行为人明知自己实施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占用耕地、林地等农用地,改变被占用土地用途的行为会造成农用地的大量毁坏,并希望造成农用地大量毁坏这一结果,而实际上也造成了这一结果。这显然是构成本罪的。我们认为,“足以造成耕地(农用地)大量毁坏”是指行为人非法占用农用地的行为具有造成农用地大量毁坏的危险性。事实上,行为人实施任何违法犯罪行为都具有危险性,那是否就可以认为,一切犯罪都可以是危险犯呢?显然不是。例如滥用职权罪,是不是只要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足以造成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就可以构成犯罪呢?这显然混淆了罪与非罪的界限,在法律之外扩大了刑事处罚范围,违背了罪刑法定的基本原则。其实,实际造成农用地大量毁坏与足以造成农用地大量毁坏是区分刑事违法与行政违法的分水岭。
  其次,从刑法条文表述的比较分析来看。如刑法118条:“破坏电力、燃气或者其他易燃易爆设备,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与第119条:“破坏……电力设备、燃气设备、易燃易爆设备,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与此相似的有第114条与第115条第1款,第116条、第117条与第119条第1款等等,都分别规定了该种犯罪的危险犯和实害犯。前者在表述上使用了“尚未造成”或“足以造成”,后者则使用的是“造成”,这两种明显不同的表述彻底区分了不同的犯罪形态。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