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商业银行的贷款风险及防范
葛静
【摘要】商业银行的贷款风险一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焦点问题,其种类和成因均有多种表现形式,本文通过对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的种类加以归纳,找出其成因,探讨了防范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的一些方法和手段,并对现有制度的不足之处提出了需要加以完善的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贷款风险,防范,制度完善
【全文】
一、引语
我国已经加入WTO,各行各业都在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金融行业也不例外。一旦中外互通,大量的外国金融企业和金融衍生工具就将进入我国,这会对我国金融市场造成不小的冲击,给我国的商业银行带来巨大的竞争压力,银行的信贷风险也将及一步加剧。2004年修改、2006年底已经实施的新《巴塞尔协议》有一整套银行风险管理体制的要求,这是被国际金融界广泛认同和遵守的 [1]。我国商业银行要想在如此的金融大环境中分得一杯羹,就必须完善信贷风险的管理。就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现状来看不容乐观,各种不良资产占了银行资本的很大比例,直接导致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大、竞争力差。为适应新协议的标准和日益激烈的竞争,我国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银行必须加紧调整措施,寻求有效的对策,解决不良贷款比率居高不下问题,创造高的资金回报率和资本充足率。因此,商业银行加强贷款管理,防范贷款风险刻不容缓。
二、商业银行概述
(一)商业银行的概念
商业银行是一类特殊的企业形式,它以经营货币这种特殊商品为自身的业务,并以此而获得利润。一般来说,商业银行是以经营存款、放款、办理转账结算为主要业务,以利润为主要目标的银行,也是唯一能吸收、创造和收缩存款货币的金融经营机构[2]。
“商业银行”一词最初来源于英国。英国作为工业化发展最早的资本主义国家,其早期银行业主要靠吸收活期存款作为发放贷款的基本资金来源,由于这种短期的资金来源只适应经营短期的商业性放贷业务,因此被称为“商业银行”[3] 。
随着商业经济的迅猛发展,新的银行制度在世界各国都普遍建立了。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已经远远超过了传统的经营范围,不仅吸收短期性的活期存款,而且吸收中、长期的定期存款,在资金运用方面也不仅仅是短期的商业性放贷,还发展了中、长期投资贷款、证券投资等,而且还有其它诸如中间业务、服务业务等。进入21世纪,世界各国的商业银行已经基本建立了全球化、电子化的经营模式,发展较为完善。而我国,自1995年5月《
商业银行法》颁布实施以来,已经成立了100多家现代意义上的商业银行,形成了以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领军的商业银行体系,并且日趋庞大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