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论财产增减全息认证(六)

  2、生活用品交易,数量多、品种多、次数频繁,会给认证机构增加工作量。
  随着超市的兴起,可采取集中购物方式,这就为减少传递财产增减信息(申报财产活动)的次数,提供了可能。再如电话费、水费,可以采取预存措施,不必每次通话、每用一方水,就进行一次认证,一个月,或者一个季度,乃至一年,进行一次认证,都是可行的。
  3、少量的实物侵财案难以控制。
  较大、较贵重的实物,难以非法增减。任何人都不可能行贿受贿一套房子、一辆汽车。即使是一枚很小的钻戒,也难以非法增减,它吃不能吃,穿不能穿,卖不能私卖。
  较小的、一般的实物,便于隐蔽,便于消费,因而易被侵犯。
  因数量小,不会引起失财者的愤恨。不能为得个枣,而绑架种植者。也不能因丢个枣,就“大动干戈”,定要分个是非曲直,至多是训斥或骂娘。常言到,瓜果梨枣,谁见谁咬。偷个枣,虽属不良行为,但不构成犯罪。因而小偷小摸,属道德规范范畴,不属于法律规范范畴。如行贿一盒烟,诈骗一块手绢,偷一只鸡,摸一只狗,就认为社会黑暗,就认为犯了弥天大罪,就不能容忍,财产认证就失去了意义。未实施财产认证之前,这样的事例也难以杜绝,可以断言,万年之后,这样的活动也难以杜绝。
  第十一章 财产认证的意义
  第一节 国家公民皆受益
  国家受益,是通过良好风气的兴起、增强全民的凝聚力、稳定的政治形势、公平竞争环境的建立、犯罪的减少,提高生产力等方面而达到。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良好的社会秩序也是生产力。公民处在安全、公平、和谐的社会环境中,会更加热爱自己的国家,从而激励奋发向上的决心和信心。
  违法犯罪,是阻止发展的重要因素,好端端的企业,由于犯罪猖獗而倒闭。有的直接侵吞公财,有的出卖公共利益。有的身在其位,不谋其政。
  违法犯罪和清正廉洁,水火不容,不是你死,就是他活。许多官,不是一心一意带领群众搞生产,而是拉山头,搞宗派,谋私利。许多优秀的领导、工程技术人员,都被善于搞阴谋诡计的人挤走、压垮、迫害。违法犯罪减少,廉洁而有能力的人就有了施展才华的环境和机会。
  实施财产认证,从非法途径获得财产将非常困难,劳动是唯一的选择,从而迫使一些人放弃犯罪,重新回到劳动生产队伍之中,自食其力。这样一来,无所事事、非法活动者就会大量减少,进行劳动生产的人反而增多,这将有利于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使国家更加富强。况且,劳动是最有效的教育,许多不良行为,都会被汗水清洗,许多优良品德,都是劳动的结晶。劳动者的增加,有利于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
  人们在进行生活、生产资料积累时,还要为犯罪分子准备一份“晚餐”,因他们占据着人的位置,也要生存。不但生存需要财产,进行犯罪活动时也要消耗财产。犯罪减少,非生产性的消耗亦减少,从而使社会生产总成本降低。
  公民获益,是能在良好的社会氛围里全心全意创造财产。
  人人都想发财,但犯罪分子不让发,许多赚钱的买卖,由于他们的干扰破坏而亏本,许多生意,被迫放弃或被迫转移。人不敢言富,不敢露富,甚至不敢发家致富。储存大量财产,等于储存着巨大灾难。这将严重影响公民的积极、创造性。实施财产认证,人身及其财产安全有了更大的保障,从而消除因富有而造成的恐慌心理,能一心一意、大胆地创造财产。一些人完全可公开自己的财产,光明正大地做人,不必再躲藏遮掩。还可以减少因财产原因而进行的诉讼活动,有更充足的时间创造财产。
  第二节 彻底解决执行难的问题
  财产认证之前,每家有多少财产,仅凭各自的“声明”,“谦虚”者便“穷”,“吹牛”者便“富”,很难判断真伪。当判决生效后,有的公民或单位以“无偿还能力”为由,拒不执行。即使采取执行措施,如未发现其隐藏的财产,也无可奈何,使强大的法律失去了效力。
  债权,是特殊权力,是请求权,而不是绝对权。这种权力能否实现,取决于债务人的偿还能力和道德品质,绝不是只要付出必有回报。有偿还能力,就有还债的可能性,否则,便无法偿还,即使偿还愿望强烈,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遵守诚信,就有还债的可能,否则,就会赖账不还,即使有偿还能力也决不偿还。债权人从借出的那一刻起,就被双重风险所笼罩。所以,借债与还债,即是“天意”,又是“良心”买卖,借好借,还难还。
  法律未设“欠债不还罪”,是因借贷者有些难以或不能克服的困难,因此而不受法律的追究,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本已穷困潦倒,再受制裁,等于厄运的双重降临。但是,有偿还能力而赖账,是缺德行为。依现行的体制,无法了解债务人的家财,所以,有无偿还能力,难以确定,设立欠债不还罪,难以操作。一些人正是钻了法律的空子,大肆借贷,有偿还能力也不偿还。
  因债务而进行的诉讼,债权人一般会胜诉。但虽胜尤败,是形式上的胜,事实上的败。沉甸甸的判决书,犹如一纸空文,因判决是一回事,执行又是一回事。许多执行人员,也趁火打劫,使胜诉方雪上加霜。吃了原告的嘴软,拿了被告的手短,究竟向着谁呢?必然难以做到公正,只好敷衍搪塞,消极推脱,债权人千辛万苦盼来判决,执行者以种种理由不能执行或不予执行。
  恶意的借贷不还,是比盗窃更恶劣的行径。盗窃一旦被发现,就有被判重刑的可能。假以借贷名义,就披上了一层合法的外衣。犯罪分子往往会侵吞大量钱财,几百万、几千万的借贷不还案屡见不鲜。有人大量贷款,不是用来经商搞企业,而是挥霍浪费,等到归还贷款时,都成了“穷光蛋”。如其财产及其增减活动被国家掌握着,哪个还敢挥霍,哪个还能挥霍,哪个还敢赖账,哪个还能赖账?
  在生产经营中,最难的事不是生产高质量产品,而是讨债,最大的希望不是获取新利润,而是希望保住已创造的财产,需继续进行的工作,不是开发新产品、扩大再生产,而是无限期讨债。人人都怕讨债,被迫讨债。凡是搞企业或经商者,无不被讨债所困扰。很多债权人,被迫走上漫长而曲折的讨债之路。许多单位,不得不设专门的讨债机构,不得不委派大批人员去讨债。许多人,被迫成为讨债专业户。不善于讨债的,不得不雇人讨债,讨债“公司”应运而生。有时讨债费用,高于所讨之债,讨债所用时间,多于创造那些财产的时间。许多单位、人员被迫放弃债权。还有一些人,被迫采取非常手段,造成犯罪,不但未争回自己的权益,反吞更苦的果。
  被借者多为富翁,借债者多为乞丐。但二者的位置极易颠倒,债权人由“阔佬”、“大爷”,变为“乞丐”、“孙子”,债务人由“乞丐”、“孙子”,升为“阔佬”、“大爷”。反正未设欠债不还罪,当爷理直气壮。贫穷与富有,常差在一念之间,有的债权人几乎倾家荡产,债务人却不劳而获,成为暴发户。
  还有人借债后,虽不以占有为目的,但企图长久使用,也采取拖延战术。自己获益,以损害他人利益为代价,造成一家欢喜一家愁的局面。
  还有些人,虽履行了偿还的义务,但全凭自己的意愿行事,自认为与对方关系好的,就多还或全额偿还,自以为关系不好的,少还或分文不还。先还后还,不分轻重缓急;还多还少,无视法律规定,能否偿还,无人知晓、是否已还,无人分辨、干涉。
  实施财产认证,债务人失去了搞阴谋的机会,有无偿还能力,查看家庭账簿,便一目了然,使债权人的风险减少二分之一。债权人不会再盲目进行诉讼活动,对方无偿还能力,干脆别打“官司”,以节约宝贵的时间和财产。一旦债务人具备偿还能力,所有的债权人,皆可争得属于自己的份额,认证机构的职员,也可行使配额权。使执行人员不再假为难,不再真为难,不能在利用国家赋予的权力,勒索财产,有效地保护公私利益。甚至可把某些涉财案的执行程序减掉,由财产认证机构承担,使大批执行人员,在其它岗位上发挥作用,使债权人消除“多一个香炉多一个鬼”的疑虑和顾虑。
  第三节 杜绝或减少某些涉财案
  以侵财为目的的各种犯罪,都将受限。
  财产认证机制,为公私创造了一个非常特别的财产储存条件。如有人盗窃了实物,那么他只进行了二分之一的盗窃活动,因这部分财产,形式上已被犯罪分子掌握,实质上还由认证机构控制着,未经认证机构确认,属于非法财产。存放这些财产,等于存放灾难,因认证机构,将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点验。再则,用非法财产交换,等于重新犯罪。这样,就能使侵财者失去许多机会,而不是像从前那样,无需选择,看到什么捞什么,自己无用就变卖。如盗窃的汽车, 既可整体出售,又可拆装出售。实施财产认证,盗窃的车辆,谁也不敢使用,整体出售,无来源,拆装出售,无增减资格。
  以获取货币为目的的案件,能大幅降低。丢失、损毁、盗窃真币案、制造、贩卖、使用假币案,有望实现零的突破。公私的货币,形式上放在了认证机构,实质上等于放在了自家,想何时用,就何时用,并无不便。但犯罪分子却无法实施侵犯,因货币或其它票证被认证机构掌握着。
  私自印制、使用有价证券,会对法定货币造成冲击,或形成“独立王国”,或有利于非法活动。实施财产认证,能够有效的控制这些活动。
  有人为逃避制裁,会将非法财产转移境外。实施财产认证,赃款不但难以获得,且难以转移,有效的预防犯罪分子叛国投敌、携款外逃。
  大型的境内外赌博活动将被限制。赌徒们虽有大量赌资,但财产由国家控制着,无论输还是赢,均难找到增减理由,所以不能非法增减。
  “皮包公司”、“无烟工厂”,将被消灭。有人未建一个车间、雇佣一个工人、购一斤原料、销售一件产品,靠施展骗术,也发了大财。无认证机构的制约和协助,增减双方都难做到互相了解,骗子可以精心制造一些假象,吸引那些发财心切或马虎的人。被骗前,满怀希望,被骗后,非常沮丧,失去的财产和骗子,皆不知到达何处。实施财产认证,合伙经营,合资办厂,代销产品,交易活动,双方都有了解对方资质的权力和能力。交易双方,须有财产增减资格,才能进行交易。凡是具有资格者,都受认证机构的辖制,只要受认证机构的辖制,财产增减须按步骤进行,只要按步骤进行,增减活动就被纪录,只要存在纪录,就能随时进行考证。所有的财产及其增减活动,都被认证机构控制着,非正常的财产增减,难以进行,即使骗子非常高明,被骗者非常愚钝,骗局也难搞成。认证机构的人员,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能够欺骗被骗者,但无法欺骗认证机构的工作人员,他们在为善良者撑腰,为愚钝者把关。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