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论财产增减全息认证(二)

  有些信息形成,即无倒海翻江般的剧烈运动,又不像农产品那样春种秋收,而是轻而易举、瞬间便获得,因而有人以为信息是“白捡”的。容易获得,并非“白捡”,是以消耗体质为代价,是人的感官、神经及其大脑一系列化学、物理变化的结果,是许多机制共同发挥作用的结果,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如详细阐述大脑产生记忆的原理,很小的篇幅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据科学家估算,一般情况下,人脑消耗的能量,约占人体总能量的五分之一。每次大脑细胞的活动,都是能量的消耗,数以亿计的大脑细胞需很多营养来维持。如输送营养的血液停止流动,只需几分钟,大脑就会死亡。人在短时内采集大量信息,或长时间采集信息,也会感到头晕眼花,也会消耗巨大体能。因脑力劳动不必亲临现场,能随时进行,甚至蹲厕所都可考虑一个问题、制定一项方案、发布一道命令、形成一大串印象,所以,脑力劳动比体力劳动更容易,更长久、更劳累,因脑力劳动将身体累垮的人屡见不鲜。一般情况下,人不会拼命采集信息,而是浅尝辄止,根本未达人体承受极限,所以,大脑形成印象的过程,使人感觉非常容易与省力。
  信息快速形成,是由光波、声波、电流的特性和人体高超的机能所决定。
  他人对事物的感觉,而在脑中形成的印象,是他人的主观认识,自己对事物的感觉,而在脑中形成的印象,是自己的主观认识。这些认识即有相同的时候,也有不同的时候。相同,是客观因素在起作用,不同,是主观因素在起作用。因人对事物的理解是有差别的,且有弄虚作假的本领,所以,有时宁肯艰难碰撞事物而产生印象,而不愿轻易欣赏他人的“杰作”。如文艺节目,几乎都愿花钱到剧场去观看,而不愿免费听人介绍。
  谁在脑中形成印象,谁就获得了信息。如只有他人传递的信息才是信息,那么,他人的信息又是从何而来?
  通常一提到信息,会联想到网络、电信、报刊及其它媒体,而其它单位、人员好像无信息,或很少,这是对信息的误解。电脑、网络、电信及众多的媒体,都是信息的输入、传递、再现的设备或单位,为需要信息的人服务,以传递信息为职业,并不是独自享用、产生信息的机器或部门。
  某些人对信息的认识虽为错误,但属小事一桩,不会给生活造成太大影响。无论以为信息是采集还是生产的,信息就是信息,信息不会因此而改变。一些习惯性用语,对信息的运用并无大碍,只好顺应人的习惯,并无纠正的必要。
  第十五节 聪明的大脑与信息的记忆
  印象在脑中存留,时间有长短,数量有多少。如需要,或震撼心灵,感觉神经就会受到较强的激励,甚至反复受到激励,产生的电子流较强,作用力较大,作用的机会较多,印迹就会深刻,这就是大脑在“认真”记忆。一朝被蛇咬,千年怕草绳。青蛇、白蛇,吐着火焰般的长舌,突然咬了人一口,这痛彻肌肤,搅扰灵魂的恐怖遭遇,终生难忘。见了草绳,也会引起条件反射,魂飞魄散。不需要的印象,或者与储存的印象类似,不能引起强烈的兴奋,产生的电子很少,作用力很小,印迹就会肤浅,并很快消失。
  庭前的老槐树,童年时期,便与其朝夕相处,在脑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人到老年,不知与老槐树碰撞了多少次,但脑中只有“老槐树依然存在”的信息。因常相遇,形成的印象类似,不能引起“震惊”,也就无刻骨铭心的再记忆,保留的还是原来的印象。如每次看到老槐树的印象都能保留,脑中将都是老槐树,这样,大脑就是个大“傻瓜”。这些类似的印象不但毫无用处,大脑还将不堪重负而瘫痪。大脑被“老槐树”塞满,其它印象就无立足之地。人脑经长期进化,已近乎完美,不但容量大,还有“挑肥拣瘦”的功能,不需要或类似印象,自动删除,从而减轻大脑负担,使它始终留有很大空间,始终处于轻松状态。电脑,也有类似人脑的机理,使用久了需维护,不需要或类似的文件,应删除,零乱的碎片,应及时整理,以获最大的存储空间、最快的反应速度。
  第十六节 信息是决策或行动的指南。
  日常生活中,人这样或那样做,或更改了原计划,都是信息在发挥作用。
  早晨上班,晚上回家,为何能达目的?皆因不同的信息在做向导。东家是宽敞的铁门,西家是矮小的栅栏,南家的墙是琉璃瓦,北家的篱笆是竹竿。第一次感觉这些景物,会使人感到新奇,并在头脑中形成深刻印象。在后来的日子里,根据这些信息,跨东家,越西家,直至找到自己的单位和家。这些彼此孤立的信息,不是雷同,不是杂乱无章的堆积,而是彼此不同,并有一定次序,形成了一条信息链。印象不同是因被感觉的事物不同,有次序是因被感觉的事物有先后之分。每天经过这些场景,首先对照的印象是“铁门”,再往后是“矮栅栏”等,印象一致,顺序一致,就能确定所走之路正确。如无“铁门”、“矮栅栏”等景,形成的印象是“湖水”、“小桥”,就会发觉这些印象,与脑中储存的一串印象,差别巨大,从而确信走错了路。如所有的路和门一样,形成的印象一致,就不能区分他家与自家、南北路与东西路,会把所有的门、路,全当成回家的门、路。住校时,常有男生误入女生宿舍的事件,这往往不是男生意识不良,而是公寓差别很小的缘故。把人的眼睛遮蔽,就切断了用视觉采集信息的途径,不能在脑中形成印象,从而无新印象与旧印象“对照”,无法确定所处位置是“栅栏”旁边,还是“湖水”之畔,就会像神经病一样横冲直撞,甚至原地兜圈子,筋疲力尽也未前进几步。或前进了很远,但方向相反,同样找不到单位,回不了家。
  老人易患健忘症,当独自外出时,并未意识到原有的印象已模糊或丢失,自信那条路走了几十年,印象“深刻”。走一段后,便觉的变化太大。有崭新的印象(或旧景误认为新景),有依稀记忆中的印象。酒吧与歌厅已“颠倒”,商场与药店也被改头换面。这些景象,似曾相识,又似未见,次序随之大乱,顿感迷惑不解,继而天旋地转,辨不清东西南北,从而迷了路。
  无论正确还是错误信息,都能决定人的行动。如知晓为错误,便会按兵不动,避免上当,如不知晓,就会按信息的导引去做,必会造成损失或失败。
  战争离不开信息。无信息器械或无信息,指挥官无法指挥千军万马,军队就是一片散沙,将领是瞎子,士兵是聋子,不知敌人在那个方位,有多少人,使的何兵器。甚至分不清敌我,调转枪口,自家人打自家人。这样还能打胜仗?一败涂地是必然的结果。孙子说“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这“知彼知己”就是信息的采集,这充分证明信息对战争的重要性。派侦查员深入敌后,指使间谍卧底,使用技术手段窃听,抓一个舌头审问,找一个向导带路,都是努力获取信息或争取信息的真实性。现代化的战争,首先进行的是信息战,其次才是枪炮的交火。
  信息不但是指导战争的依据,有时还是战争中的武器,同样能发挥“杀伤”作用。楚汉相争,刘邦利用楚歌(传递了乡情信息),瓦解了项羽将士的斗志,楚军因此大败。有些战例,完全是信息战,未打一枪一炮,就获胜。
  企业离不开信。市场变化、同行竞争、产品研制、盈利等情况,全需掌握。每个负责人都不能坐在密室,对外界的情况不闻不问。只有大量捕捉瞬息万变的信息,才能决策投资的规模,生产的品种、数量。盲目生产,必会造成产品积压或劣质,而使企业倒闭。一条好信息,会使企业起死回生,利润滚滚,一条错误、陈旧的信息,又会带来灭顶之灾。
  日常生活离不开信息。一个当家人,要经常收集市场信息,哪些品牌好,谁的价格低,货比三家,才能避免上当。买到的商品价格又低,质量又好,才是当家过日子的好手。谁家需帮忙,谁家有新的致富门路,以及对亲友的问候等,都是信息的采集与传递。
  信息及其理论,对执法者来说,也十分重要。案件快速侦破,也是广泛应用信息器械、信息网络、信息科学的结果。无快速的通信手段,无网络的支持,执法者不可能有那样高的机动性。无采集信息的科技手段,一些案件很难、或不能侦破。勘查、检测、询问、审讯、陈述,都是信息的采集和传递。实际上,执法者时刻在利用信息工作,只不过受时代、科技、财力的影响,采集信息的能力不同,利用信息的程度不同。
  阳光、大地、氧气、水分、食物、信息,同是无价之宝。无论何人、何单位,何时、何事,都离不开信息。谁掌握的信息更新、更多,使用信息更及时、控制信息更严密、信息器械更先进,谁就能把事情做得更好,生存、发展的机会就多,就是世界的主宰。捉不到信息的人,不会传递信息的人,是死人。能捉到信息,但很少,是傻瓜、白痴。
  信息是天上掉的馅饼,当你不经意间获得了一则信息,可因此发大财。获取信息时,虽未给对方报酬,但却受益非浅。
  信息是永不枯萎的摇钱树。不必购买原料,不必研制配方,不必建造仓库,也不必辛勤耕耘,通过传递信息,就能赚钱。
  信息是最昂贵的东西,有人为传播一则信息,不惜耗费数亿元。
  信息又是最廉价的东西,只要付出一点时间,一点体力,就能得到许多信息。有些信息廉价到分文不值,即使倒贴一些钱物,也无人愿要。
  信息是求救的特使,当人深处险境,总是竭尽全力发出信息,以获救援时机。
  信息是杀人的刽子手,人的死亡,正是因自己或他人采集了某一信息,或无法采集某一信息。
  信息是隐形的大骗子,人心甘情愿上当受骗,把财产拱手相送,皆因不能辨别信息的真伪。
  信息是生活中的大手,人人都在它的搀扶下生活。无这只手的帮助,将一事无成。
  信息是情感的晴雨表,无这个表,无论性情多么凶狠,都难以察觉,无论亲情多么温馨,都无法感受,无论爱情多么深沉,都会无动于衷,无论友情多么真挚,都会冷若冰霜。
  信息是宝鉴,事的好坏,物的优劣,人的面貌,都靠它识别。
  信息是人终生的向导。打工、旅游、求学、探亲、访友、回家等都要靠信息的导引。
  信息是指令,人和动物的一举一动,某些机械的运行,都是它在发挥作用。
  信息是纽带,团体、上下级、家庭,都靠它维系。
  信息是催化剂。它不但能使某一事件快速扩散,大面积扩散,且能促使事件迅速发生、或灭亡。
  信息是大海,人是鱼儿,离开信息,就要死去。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