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法治与公共政策每周评论”开幕式上的评论

  因此,我们不要自我限制,视某个或某些问题是,某些问题不是。重要的是眼光,要看到并认真深入其中的制度意义,法律意义,公共政策的意义。甚至一个奇闻轶事,比如今天我还看到关于亲子鉴定的一个报道,说大概百分之二十的鉴定是非婚生子。这也可以视为法治和公共政策问题来讨论。而且很有法治和公共政策意义的问题。因为家庭是中国的一个基本制度。如果上面讲的这种数据是真实的,那么中国家庭制度瓦解了会是多么大的事件?治安问题、政治问题问题都会接踵而来。如果我们有意识,这些都可以并且应当分析。相反有些看起来挺轰动的事件,则未必需要评论。
  因此选择就是必要的,有所为,有所不为。要选择真正有意义的,涉及到社会基本共识,国家与社会的大事。北大是有这个责任的,要引领风气。要形成自己的风格,要使这个评论成为一个品牌。
  要防止中国的法治和公共参与成为一个关注"八卦"的法治和公共参与,我有这种担心。我们需要的是真正制度意义上的法治,而不是八卦文化的法治。这才对中国法治建设有所贡献。这需要眼光,要梦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个问题却在灯火阑珊处。要关心中国问题,大问题,普遍性的有制度意义的问题。
  三、因此,我今天向要讨论3月29日关于建立以城乡统一户口登记制度为重点的户籍管理制度改革,逐步取消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的二元户口性质,实现公民身份平等。“要以具有合法固定住所为基本落户条件,调整户口迁移政策,允许符合条件的流动人口在经常居住地落户,引导流动人口融入当地社会。对于农民工中的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和高级技工、技师以及其他有突出贡献者,优先准予落户。”
  这在我看来,是最近最重要的法律事件和公共政策问题,是涉及中国的大问题。表面看来,这是早该做的了。但是问题不那么简单。它和当下最大的农村事业“新农村建设”关系非常紧密。
  第一,它首先反映了现行制度必须改革了,随着市场经济的建设,该制度开始成为问题了,包括城乡差别,不同待遇等等问题都出现了。
  人口问题在古代不是一个问题。这是大量社会学家研究过的问题。首先需要关注和追问的是:1958年我们为什么建立这个制度。首先,因为当时基本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在当时大家宁愿呆在农村,人们不会背井离乡。1958年开始中国开始工业化发展,城市开始发展,城市收入开始增加,人口开始有流动的动力了。其次,1958年对于新中国来说建国不久,政权还需要巩固。国家限制人口流动就会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国家掌控人口数据就具有非常重大的功能,包括国家边境安全。户籍制度、暂住制度、人口普查制度等等在诞生之初就会承担起这些功能。而这又常常为今天的人们所忽视,看不到。因此,在当时看来,这些制度甚至被看作对民众是有好处的。而今天,这些制度却出现了问题。
  中国社会的巨大转型,旧制度已经不能适应需要。现在要不要改革已经是不用考虑的问题了。中国正在从传统的农业社会转向到工商业社会,人口的流动带来的巨大收益超过了限制人口流动的收益,而且流动的收益同样是一种国防利益,这和当年制定户籍制度时的预期收益也是一致的。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