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与公共政策每周评论”开幕式上的评论
朱苏力
【全文】
一、首先祝贺法治与公共政策每周评论开幕。
这是法制建设必须的一步,借助一个个具体的法律事件和公共政策事件逐步凝聚和形成全国的法律共识。需要公众参与来凝聚共识,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真正中国的法治。
而法律共识对于中国的法治实践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共识,国家在许多问题上可能形成分裂,至少不和谐,或者会拖延,形成不效率。所有问题只是争吵,很难推动社会的进步。
法治与公共政策评论提出一个问题,法治不仅仅是精英的话语,也要老百姓的关注,凝聚他们的共识。当然法律精英有他们的责任。法律职业人很重要,但也许生活会令他们在某些时候听不到民间的声音,因此形成精英话语与大众话语的分裂。
我们需要形成一种法治的共识,一种重叠的共识,这是基本的;社会有各种不同群体,他们的看法肯定是不一样的,但是怎样在一些最基本的问题上形成基本的共识,比如对于家庭、对于死刑,对于犯罪,对于刑罚,对人身自由,对于言论自由等等这些问题,我们不可能通过普法教育来完成,必须通过这些具体的事件来慢慢形成一个重叠的共识。重叠的共识是说我们不可能对所有问题总是会持同一种态度,比如保守的和激进的,男性和女性,虽然我们有差别,有不同的视角,在基本问题上基本价值一致。比如男女平等,基本是我们这个社会的共识,虽然男女对何为平等有不是完全一致的看法。因此共识对于中国社会非常重要,公众参与对于共识的形成很重要,不然我们法律人就可能脱离这个社会,可能会与公众形成分裂。近年来大家讨论的法学界的分裂,法学界与公众的决裂,可能是个问题,这种分裂是否是被夸大了是另外一个问题。通过公众参与来方式来形成共识,慢慢地促进法治。而且我们不能把所有问题都归咎于体制,这种看似很深刻的理由,其实是没什么用的。
而且必须是这个国家的各种资源可以支撑的,我们社会的资源是相对比较稀缺的。因此必须考虑资源的可支撑性,包括经济资源、人力资源、矿产资源等等的可支撑性,不考虑资源的物质基础支撑,中国不可能建成法治。这的确需要眼光。而且还要使各种资源都有效率地使用,例如上大学问题,例如钉子户问题,杨丽娟问题,这都不仅有一个公平的问题,而且也有一个资源的有效率使用问题。国际之间的竞争很大就是资源是否有效率使用的问题。因此有效率的使用资源来建设中国的法治,这应该成为我们这个社会一个基本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