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湖湘文化对毛泽东早年的浸染
毛泽东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在读私塾时就熟读了“四书”“五经”同时爱看中国古典小说、特别是关于农民造反的故事。1907年到1910年读了《盛世危言》和一本关于列强瓜分中国的小册子后,开始忧国忧民。随后毛泽东接触了康有为、梁启超的文章,特别是对梁启超主编的《新民丛报》爱不释手,接受了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的影响。1911年,毛泽东到长沙入湘乡驻省中学读书,开始受到当时湖湘风云人物黄兴、宋教仁的影响,深为同盟会的革命纲领所吸引,常阅宋教仁等主编的《民主报》,接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他曾写过一篇主张推翻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国的文章,贴在学校的墙上。武昌起义后,为响应辛亥革命投笔从戎,参加了湖南新军。毛泽东从文化理论上接受湖湘文化的熏陶则主要在1914年进入当时的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求学期间。在湖南一师求学初期,在杨昌济、黎锦熙等的影响和指导下,认真阅读了谭嗣同的《仁学》、曾国藩的家书和王船山的哲学著作,以及《楚辞》、《韩昌黎文集》等。[4]韩愈同屈原、杜甫一样,都是影响湖湘文化的重要人物,他被贬广东时,曾游历湖南南下,在湖南境内的衡阳、郴州、永州、邵阳等地至少留下11处手迹、诗文碑刻和故事传说,至今仍有遗踪可凭吊。[5]对晚年生活在湘江流域一带的忧国忧民的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毛泽东在湖南一师读书时多处寻觅杜甫留下的遗迹去凭吊,以致后来,在革命年代对《杜甫传》依然爱不释手。在1915年全国人民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斗争中,毛泽东和学校进步师生常去船山学社听反袁世凯的演说。[6]可见毛泽东在青年时期深受湖湘文化的浸润和熏陶,而且是有比较、鉴别的吸收其精华,因为毛泽东在退出新军,进入湖南一师前曾在湖南省立图书馆刻苦自学半年,读了达尔文、亚当•斯密、穆勒、斯宾塞尔、孟德斯鸠、卢梭等人的一批反映18、19世纪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的社会科学和先进自然科学成就的著作。他是在中西方文化比较的视野下,对湖湘文化进行吸收的,所以青年毛泽东其视域比别人开阔,思想观点比别人深刻独到。湖湘文化要求社会精英,必须德才双馨、胆识俱佳。毛泽东在湖南一师开展的优秀学生“人物互选”中得票第一,而且“敦品”“言语”单项第一,“胆识”一项唯他独有。[7]在湖湘人物中,青年毛泽东曾一度很崇拜曾国藩,曾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左宗棠在青年时代以“身无半亩,身忧天下”相标榜。青年毛泽东则以“身无分文,心忧天下”自勉。黄兴曾被毛泽东赞誉为“实行的革命家”。[8]对湖湘近代人物,他这样评价:“曾、左吾之先民,黄、蔡邦之模范。”[9] “毛泽东的军事思想是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里找不到现成答案的毛泽东思想的精华部分之一,但却可以从船山的军事思想宝库中找到其民族的理论渊源。这是‘中国式智慧’的生动体现和最高发挥。”[10]可见,湖湘文化对毛泽东早年的浸染和熏陶深刻地影响毛泽东后来的成就。
二、青年毛泽东法律思想要论及其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