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
刑法271条规定,数额较大也为职务侵占罪的必备要件之一,但具体标准却未予规定。“数额”一词在我国的刑事立法条文及有关的司法解释中多处出现,然而,它的确切含义既无立法解释,也无明确的司法解释,造成了司法操作的困难。在我国刑法典中,有关侵财犯罪数额的规定,都是概括性的,如数额较大、数额巨大等,在司法实践中往往需要参照有关的司法解释。
职务侵占罪源于新
刑法修订前的《
关于惩治违反公司法的犯罪的决定》所规定的公司、企业人员侵占罪。对于该罪,最高人民检察院1995年11月7日发布的《关于
办理公司、企业人员受贿、侵占和挪用公司、企业资金犯罪案件适用法律的几个问题的通知》第
5条规定,办理侵占案件追究刑事责任的数额起点标准,参照《
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及相关司法解释规定的构成贪污罪的标准执行。即按照有关法律和司法解释,侵占罪的数额起点一般为2000元,但不满2000元,情节严重的,也可定罪。但是,在此之后的1995年12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
办理违反公司法受贿、侵占、挪用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
2条对此规定为,侵占公司、企业财产5000元至2万元以上,属于数额较大,10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上述两家的司法解释不尽一致,乃至新刑法典通过之后的一段时间里,也没有明确的统一标准,曾给司法实践带来了实际执行的困难。直至2001年4月1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以公发(2001)11号发布了《
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才有了一个相对比较统一的司法标准。该规定职务侵占罪数额在五千元至一万元以上的,应予追诉。但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很不平衡,在适用这一规定时,各地执行标准不宜搞“一刀切”,应坚持从实际出发,结合当地的经济状况,因地制宜。例如吉林省公检法司第9次联席会议确定,职务侵占罪的“数额较大”应为一万元,“数额巨大”应为十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那些非货币资金的占有对象,即所侵占的为商品、股票、有价证券等赃物,其数额如何认定的问题?对于不同类别的物品,应分别委托有关部门,按照国家规定的价格标准,实事求是地评估计算,执行1994年4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
国家计委《关于统一赃物估价工作的通知》之规定“国家计委及各级政府物价管理部门是赃物估价的主管部门,其设立的价格事务所是指定的赃物估价机构。”还有,赃物本身价值与销赃价格不一的赃物价值的计算问题,对此分为两种情形,区别对待:(1)销赃数额低于赃物实际价值量时,以赃物实际价值量为计算标准,因为受损单位实际损失的是物品本身的实际价值;(2)销赃数额高于赃物实际价值时,应以销赃所得数额计算,因为行为人通过销赃而实行占有的数额大于物品本身的实际价值,此部分为其行为社会危害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