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抵押权追及效力理论之重构

  抵押权的物上追及力总是与抵押物处分的承受主义联系在一起的,根据抵押物处分的承受主义,抵押人可以对抵押物进行处分,但此种处分不得影响抵押权,买受人仅能取得有抵押权负担的抵押物。[21] 传统物权理论认为, 抵押人在抵押物上设定抵押权以后,仍然对抵押物享有所有权,因而其对抵押物享有不受限制的处分权,抵押人可将抵押物转让于第三人。抵押权人的抵押权不受抵押人处分抵押物行为的影响。我国有学者认为,抵押权为把握抵押物的交换价值的权利,对于抵押人不妨碍抵押物的交换价值的处分或用益行为,没有干涉的必要,从而在抵押权设定以后,不妨再设定次序在后的抵押权或者新创设抵押物的用益关系,甚至将抵押物出卖与第三人。[22] 按照上述观点,抵押人对抵押物可以进行处分,但存有一个前提, 这就是不得因此而影响或妨碍抵押权,不得妨碍抵押物的交换价值。
  我国有学者认为,限制抵押人处分抵押物的权利,恐怕与保全抵押物的交换价值以切实维护抵押权人的利益有关,但同时又认为这是两个层面上的问题,[23] 抵押人对抵押物的处分,对抵押物的交换价值的保全没有直接的影响,也不可能影响抵押权人的权利或利益。原则上,抵押权为支配抵押物的交换价值的权利,对于不妨碍抵押物的交换价值的处分或者用益行为,没有加以干涉的必要。[24] 如何才能使得抵押物的交换价值不受抵押人处分抵押物行为的影响,从而使抵押权人的抵押权不受影响,对此法律赋予抵押权人以抵押权的物上追及力,使得抵押权人可以跟踪抵押物之所在而行使抵押权,从而使其利益得以保全。如《法国民法典》第2114条规定,不管作为抵押物的不动产归谁所有,抵押权随不动产而存在。由此可见,抵押人对抵押物享有不受限制的处分权在某种程度上是以抵押权人享有物上追及力为条件的。
  在不动产抵押中,抵押物所有人转让抵押物的处分权不受限制,是因为不动产抵押权人可以依据物上追及效力,行使抵押权,从而使其抵押权不受抵押人转让抵押物的影响。不动产抵押权充分的公示,使得第三取得人“善意”成为不可能,从而为抵押权人行使抵押权,剥夺第三取得人的所有权,获取了权利的正当性。而在动产抵押中,动产抵押权人虽然也享有物上追及效力,但是由于动产抵押权公示不足,动产抵押权难以获得完全对抗善意第三取得人取得的未稳固的所有权的效力。在第三取得人为善意的情形,就势必发生动产抵押权人与善意第三取得人之间的利益冲突,此时如赋予动产抵押权人行使抵押权,剥夺善意第三取得人的所有权的权利,则善意第三人的“善意”将无法得到法律的保护,其结果则有可能导致第三人纷纷望动产交易而却步,从而妨害一般交易行为。如果需要兼顾善意第三取得人的利益,则动产抵押权则有可能将遭受影响。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动产抵押权可能将因动产抵押人的转让抵押物的行为而受有影响。因此,为保护动产抵押权人的利益,各国立法多限制动产抵押人转让抵押物,抵押人如有违犯,则将遭受惩罚。
  各国立法一方面规定不动产抵押人转让抵押物的处分权不受限制,另一方面为动产抵押人转让抵押物设置了种种障碍。从表面上看,各国立法对于动产抵押作了与不动产抵押完全不同的规定,其实,从根本的出发点上,动产抵押与不动产抵押仍然是一样的,即其逻辑起点都是抵押权不受侵害不受影响。
  六、抵押人处分权受限与第三人善意取得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