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论民事判决书的说理性

  笔者认为,在某些特殊案件,如涉及婚姻、家庭、相邻等纠纷中,应要求加入说“情理”的内容,说一些人情、伦理,进行道德说教,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明显会更好,也是可行的。
  结 语
  民事判决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国的司法制度,法律的、文化的、历史的、传统的、现代的以及外来的等等因素都可能影响民事判决的形式。民事判决从不说理向说理的转变,不仅仅是表现形式的改变,更主要的是代表了司法民主化的趋势。我们应该看到,民事判决书的说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与整个司法制度的改革息息相关。它需要法学家进行更深入的理论探讨,更需要从事审判实践的职业法官们不懈的努力。随着我国司法改革的推进,相信很快我们的民事判决书也能以理服人并充满个性和文采,从而使公正司法的观念真正深入人心。
  
【注释】  (1)《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1999年第6期,第186-187页。
(2)“2000年民事审判工作展望”,《民事审判指导与参考》,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庭编,法律出版社,2000年第1卷,第309-314页。
(3)见《民事审判指导与参考》,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庭编,法律出版社,第1-6卷。
(4)《判决书制作应确定判决理由的法律地位》,见《现代法学》,1999年第1期,第90页。
(5)《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见2003年3月23日《人民法院报》。
(6)艾青,《我爱这土地》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7)毛国权,“英国法中先例原则的发展”,《北大法律评论》第1卷第1辑(1998),第32页。
(8)《中国民事诉讼法教程》(修订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342页。
(9)肖晖,“论公开性是现代判决理由的本质特征”,载《北大法律评论》2001第4卷第2辑,第406页。
(10)宋冰,《程序、正义与现代化》,第307页。
(11) 美国.史蒂义.J.伯顿著,《法律和法律推理导论》,张志铭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110页:“法律推理是法律争辩中…在法律论证中运用法律理由的过程”。
张保生,《司法推理制度与司法解释技术的特征分析》,见《判解研究》2001年第3辑,人民法院出版社,第29-31页:“法律规则和原则共同构成判决理由,并造就了法律推理的操作标准和目的标准、法律理由与正当理由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法律理由直接来源于规则”。
(12)《正义论》,美国.罗尔斯著,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211、532、225、80、81页。
(13)转引自《看得见的正义》,陈瑞华著,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第2页。
(14)张晋江,“论诉讼公正及其保障”,载陈光中主编《司法公正和司法改革-诉讼法理论与实践》,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第158页。
(15) 《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美国·E·搏登海默,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240页。
(16)“2000年民事审判工作展望”,《民事审判指导与参考》,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庭编,法律出版社,2000年第1卷,第309-314页。
(17)张乃根,《西方法哲学史纲》,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78页。
(18)《法院刑事诉讼文书样式的修改与制作》,周道鸾主编,人民法院出版社1999年版,第9页。
(19)《中国裁判书》,李昌道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15-20页。
(20)《法院刑事诉讼文书样式的修改与制作》,周道鸾主编,人民法院出版社1999年版,第9-10页。
(21)《中国裁判书》,李昌道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70-73页。
(22)《刑事审判参考》,最高人民法院刑一庭编,合订本第1卷,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400-408页。
(23)见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网站(http://www.shezfy.com/)公布的(1999)沪二中行初字第2号行政判决书。
(24)见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2002)民一终字第138号民事判决书。
(25)“2002年全国各仲裁委员会受理案件数量及标的额情况”,见《仲裁与法律》,2003年第1期。
(26)见《仲裁与法律》(2001年合订本),法律出版社,第469-478页。
(27)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13条第2款之规定,该法于1994年8月31日由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自1995年9月1日起施行。
(28)《比较民事诉讼法初论》,沈达明编著,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第581页。
(29)《比较民事诉讼法初论》,沈达明编著,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第579-580页。
(30)《中国裁判书》,李昌道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454-471页。
(31)《中国裁判书》,李昌道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349-404页。
(32)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34条138条之规定,该法于1991年4月9日由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33)《新民事诉讼法讲义》,中村英郎(日)著,陈刚、林剑锋、郭美松译,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221-222页。
(34)《法国新民事诉讼法典》,罗结珍译,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第90页。
(35)《比较民事诉讼法初论》,沈达明编著,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第580-581页。
(36)何良斌,《论民事判决理由》,载《民事裁判文书改革与实例评析》,周道鸾编著,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年版,第111-112页。
(37)蔡晖,《民事判决书写作改革的几点探索》,载《民事裁判文书改革与实例评析》,周道鸾编著,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年版,第26页。
(38)《民事审判指导与参考》,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庭编,法律出版社,2000年第1-4卷。
(39)郭强、王仁海,《简与繁的辩证-论一审案件民事判决书的制作》,载《民事裁判文书改革与实例评析》,周道鸾编著,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年版,第125-128页。
(40)载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2000年第1-4卷《民事审判指导与参考》。
(41)张骐:《法律推理与司法公正》,载《依法治国与司法改革》,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第338页。
(42)弗.培根:《培根论说文集》,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43)“执行权是司法权吗”,《看得见的正义》,陈瑞华著,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第153-161页。
(44)转引自陈瑞华:《刑事审判原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44页。
(45)《情理法与中国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探微》,范忠信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57-167页。
(46)贺卫方:《司法的理念与制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50页。
(47)龙宗智,《上帝怎样审判》,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第33-38,53-56页。
(48)郝铁川,《法治随想录》,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第23页。
(49)《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第13条,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一款,于1999年3月15日由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