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在开卷考试的主持者方面,命题人员或者主考人员应该在把握开卷考意义的前提下,合理设计考试题目。我注意到,有些开卷考试的题目并非具备开卷考试之客体的正当性与科学性。测试应用能力的题目少,完全照搬照抄即可完成答卷的题目多。像这样的开卷考试,基本上可以说失去了开卷考的本来意义,原本一场有趣的自由智力运动,却因为考题的蹩脚而蜕变成了一场简单机械运动。整个考场上,考生们就是在不停的翻书查找所谓的正确答案。我在监考时遇到的场景几乎就是这种机械运动,考场上不再安静,而是代之以哗拉拉的翻书声。如此考试模式,只要不是一个文盲,谁都可以应付的。一个训练有素的马戏团的猴子,没准儿也能考个满分。以文科考试的填空题为例,这种题型的历史渊源我没有考证过,但记得在我读小学的那个年代是一种常用的测试题型,后来到了中学和大学,就几乎不用了。这种题型为什么越来越退出文科考试的舞台,自然有其内在原因。事实上,在所有考试题型中,我最讨厌的就是填空题。在闭卷考试中,这种题型纯粹考察对知识的死记硬背程度,没有任何技术与能力意义上的考查含量;在开卷考试中,这种题型则最显著地体现开卷考的机械运动特性。有人或许以为,填空题是对考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识记能力测试,不能否认它存在的合理性,但测试识记能力的方式有多种,并且填空题的题型区分度未必最高,它检测的是一种单纯的短时期的记忆能力,而不是短时期或者较长时期的理解与运用能力。说穿了,这种题型是应试教育的产物,好像是计划经济年代的陈旧题型。在越来越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这种单纯的填空题也该退出考卷了,至少在纯文科的考试中不应再摆上卷面了。更何况这种题型的标准答案是否唯一,也是颇有疑问的。有些命题人员就是照书照搬,然而教科书的不少观点也只是一家之言,并非所谓的“标准答案”或者唯一答案。如果开卷考试存在这种题型,那么,注定有不少考生是在经历一场枯燥的机械运动。我相信只要考生细心,这种题型完全可以都拿满分,毫无区分度。这种重视知识立意忽视能力立意的考试题目设计,可以说误尽了开卷考试的内在优势。
再次,在开卷考试科目的授课对象方面,学生应该首先对开卷考试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把开卷考试等同于“平时不学习、考试照书抄”,这种对待开卷考试的态度是比较普遍存在的。尤其是当开卷考试科目的授课教师不太认真负责、命题者不太注重题型的科学性时,在一个没有多少知识与学术氛围的高校或者班级,学生更容易在学习态度上轻佻放纵。此时,如果授课教师在第一堂课就宣布该门课程是开卷考的话,课堂教学可能就会非常遭殃,除非该教师授课水平与驾驭课堂的能力足以确保教学秩序不致遭殃。一个有趣的事实是,当授课教师宣布开卷考试时,为什么会换来学生的激动和欢呼甚至抱以较长时间的热烈掌声呢?我想学生这种激烈的反应,大多程度上不是体现了开卷考试的本来优势,而是反映出了开卷考试本质的走样,折射出了开卷考试在实践操作中的弊端。试想,在闭卷考试类型中,学生每当临考前总会有“几番痛苦的纠缠,多少黑夜挣扎”,但在开卷考试中,只是在游戏一场机械运动,完全可以忽略考前准备的恼人环节。 这样一来,开卷考试演变成了“抄书比赛”,看谁抄得又对又快。只要抱一堆资料进入考场,按图索骥,查找复制,通过考试或者获得高分简直易如反掌。而从平时教学过程中的受益状况,则很少或者无从去考虑过多。如果授课教师的责任意识不强,教学方式简单陈旧,业务能力过分有限,那么,开卷考试科目的学生完全有可能得过且过,顶多混个出勤率罢了。平时不听课、不学习,甚至连教材都未必认真地看上一页,也难怪有考生在一二十分钟内还完不成一道填空题。当我看到此景时,第一反映就是平时根本就没有扎实看书。要是注重了平时的学习过程,看到题目肯定会至少知道题目出处大致在哪一章节,搜索的速度也不至于慢于蜗牛赶山。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