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软神话,开创先河
李洪江
【关键词】知识产权;侵权;创造性
【全文】
作为沈阳市根基和命脉的工业经济,在"工业立市"、全面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中,收到了显著成效,工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第一次上升到70.7%,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首次达到127%,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280亿元。预计200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可实现1493亿元,同比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将达到49.4%,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是近15年来比重最高的一年。近年来,沈阳市强化了专利资金的投入,每年都会拿出200万元的资金用于专利申请和实施,对重点的装备制造企业还实行专利试点,现在沈阳东软集团、华晨金杯、特变电工沈阳变压器等一批装备制造企业都建立了知识产权管理机构,设置了专职知识产权管理人员,沈阳市连续四年被国家知识产权局确定为全国专利工作试点城市。
在沈阳这样一个重工业城市,有一个像度假村一样的企业,业内人士介绍说,这是全国最大的软件企业,就是这家企业,曾经在1996年,在中国股市一路飙升。这家从3万元起家,在短短12年间,发展成为总资产达25亿元的软件集团,那么,他们靠什么秘籍,创造了这个财富神话呢,我们联合采访报道组在沈阳,为您揭开了这个谜。
三个三,三座山
说到东软医疗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这个年轻的企业,我们发现它几乎所有高新尖产品都是自主研发的,而说到这些产品我们不能不提到一个人,他就是东软集团的老总——刘积仁,而提到刘积仁那就不能不说他和“三个三”的故事。
丹东人刘积仁,1980年5月从东北工学院(现在为东北大学)自控系毕业后,分配到冶金自动化研究所任技术员。同年8月考取东工计算机系研究生,1987年在美国取得博士学位后,成为我国第一位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博士,随后被破格提拔为教授。“如果在学术的路上发展,刘积仁的前途同样也会非常广阔。”东软集团一位与刘积仁同来自东北大学的老师告诉记者。“但是,刘老师却选择了一条创办产业之路。”当时刘积仁创业的时候,环境非常的恶劣,仅仅“三万块钱,三个人,三部电脑”就能概括他开始创业的环境。因为当时在学校里面,刘积仁协同其他几个年轻的老师在一起创业,就那样几台设备,凑来的三万块经费,所以从创业的开始条件应该来说相对是比较差的。
刘积仁的成功经历如果精炼到两个字,应该是“敢为”。刘积仁自己也承认成功孕育在非正常之中,“当很多人看你很正常的时候,你在做的事情,往往不太容易成功,因为大家都看着正常的事情,机会就没有了。”反而,“别人认为比较困难的事情,我喜欢尝试一下,而我对失败的感觉,不像别人那样在意。搞经营也好,搞企业也好,搞科学研究也好,基本的原理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创造性。你没有创造性,做什么也不行,做科研不行,做产业也不行。而这种创造性所带来的第一大风险就是很难得到公众的认可,这会使你心有余悸。因为当你这种创造性提出来的时候,会有很多人认为你的想法并不见得对,这时你禁不住会犯嘀咕,‘是不是我自己错了?’ 这个时候,正是考验一个人的时候。实际上,人的智慧并没有那么大的差别,我们东大阿尔派走到现在这样,也并不是说我有多成功,而是就在决策的时候,有的人退缩了,而我进了一步,进了这一步,就把距离拉开了。”